問嬰兒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怎么治療
病情描述:
嬰兒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怎么治療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主要是靠手術治療的,首先得帶孩子去醫院進行身體的檢查以及缺損的大小,然后在盡早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治療。如果情況輕的話,可以使用藥物保守對癥治療,也不要太擔心,一般治療之后是會恢復好的。平時要讓孩子多注意休息,不要讓孩子老是哭鬧。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是什么?所謂的原發孔房缺,我們要講一個概念叫心內膜墊。早期的胚胎發育的時候,有一個心內膜墊的組織,它向四周發育。房間隔發育的時候,從心內膜墊往上長,發育成為了原發隔。從這邊往下,長出了繼發隔。所以在中間,如果心內膜墊組織的發育不完善,它會導致房間隔下面這一部分的缺損,這就叫原發孔房缺。它跟繼發孔房缺的形成原因,在胚胎學上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說,一般所有的原發孔房缺,基本上都需要手術治療。因為它這個組織發育的過程中,它是跟二尖瓣、三尖瓣,包括周圍傳導束,是在一塊兒緊貼著。我們如果是想做介入,可能周圍所有組織都不能碰,所以這種做介入手術是不可能的,必須做外科手術矯治。而且在做外科手術矯治的過程中,還要看一看它合不合并二尖瓣的畸形、三尖瓣畸形。因為這種原發孔的房缺,因為它是心內膜墊組織的發育不良,它一般都容易合并二尖瓣的前葉裂,二尖瓣的發育不良,這種都是做手術時候都要同期修補的。01:56
-
如何治療房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主要有兩種治療方法,一種就是介入封堵,就相當于墻上有一個洞,介入封堵是通過大腿根送一個管子進去,到了洞那兒,然后拿一個傘,從兩邊把洞給夾上。但是介入封堵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墻的四周的邊都比較完整,有邊可夾,所以一般對于中央型的房間隔缺損,或者不是特別大的房間隔缺損,是比較實用的。另外一種就是外科手術,對于外科手術來說,所有的房間隔缺損,包括合并一些其它畸形的,都可以做到根治。目前對于不能做介入封堵的房間隔缺損,一般我們采用的都是,右側肋間的小切口,比如在這個位置,有一個四五毫米左右的小切口進去,根據房間的缺損大小,進行補片修補,或者直接縫合。還有一些更小的房間隔缺損,比如5毫米以下的卵圓孔未閉,這種就建議患者,不要太著急到醫院就診。因為卵圓孔有時候有自愈的傾向,所以可以持續觀察到學齡前,或者到成人都可以。但是如果它沒有愈合,或者患者臨床上容易有偏頭痛各種癥狀,有可能跟房間隔缺損有關系,我們建議就做介入封堵。01:52
-
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大家知道,房間隔缺損是先天心臟病中的一種。它占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達30%,男女比例為一比二。分別為原發孔和繼發孔,繼發孔相對較多見,原發孔相對較少見。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又稱為第一孔型房間隔缺損,他約占15%。缺損位于心內膜墊與房間隔交界處,常合并有二尖瓣前瓣和三尖瓣隔瓣里,此時成為部分性心內膜墊缺損。治療上也是一個以手外科手術或者是經導管封堵術治療。手術或者介入治的時間選擇在二歲之前做最好。那個手術以后可以出現一些新的失常,應該加以預防。主要見于心房撲動和顫動比較常見。語音時長 1:15”
-
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是什么?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又稱部分心內膜墊缺損或房室管畸形,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心內膜墊發育缺損所致,形成一個半圓型的大型房間隔缺損,位在冠狀靜脈竇的前下方,缺損下緣臨近二尖瓣環兒,常伴有二尖瓣裂,活動后感心悸氣短,易發生呼吸道感染。伴有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者,早期可出現心力衰竭及肺動靜脈壓高壓等癥狀?;純喊l育遲緩,心臟擴大,心前區隆起,胸骨左緣及心尖區可聽到響亮的收縮期雜音,肺動脈瓣區第二音亢進和分裂。語音時長 1:07”
-
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怎么治療這種病主要是通過手術進行治療的。建議您要到醫院盡快的去做檢查,然后確定診斷之后,盡早的進行手術治療。不要太擔心,一般是能夠恢復好的,恢復期間要避免感染,多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
什么是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造成的,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房間隔缺損是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治療的。治愈后能夠正常工作和生活,一般不會影響生長發育。原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應及早治療,早發現早治療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復。
-
胎兒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能要嗎胎兒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通常能要。胎兒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指的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胎兒房間隔缺損繼發孔型是房間隔缺損中常見的類型,其發生部位位于心房間隔的中央部位,相當于胚胎時卵圓窩之處,根據缺損部位臨床分為中央型缺損、上腔型缺損、下腔型缺損和混合型缺損等四種類型,由于存在心房內壓力差,心臟血流動力學
-
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能自愈么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是小兒心臟病的一種,孩子會出現氣短,疲勞,心悸等癥狀,是不能夠自己自愈的。如果不及時治療,孩子還會出現發育緩慢,心臟變大的現象,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還會引起左心房的血液流向右心房,使肺動脈壓力升高。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的手術時間最好是在孩子兩歲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