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肥胖相關性腎臟病有什么表現
病情描述:
肥胖相關性腎臟病有什么表現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肥胖在現在社會中是越來越多,體重指數是我們診斷肥胖的標準,既往對亞洲人群的肥胖定義為體重指數為 23到 24.9為超重,而大于等于 25為肥胖。新近研究資料表明我們國人大于 28為肥胖,肥胖可引起腎臟的損害及肥胖相關性腎病。臨床表現為蛋白尿,以中等量的蛋白尿多見,也可出現腎病范圍的蛋白尿,但是較少出現低白蛋白血癥,部分患者出現鏡下血尿,可以同時出現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以及胰島素抵抗。肥胖相關性腎病的病理特征為腎小球體積的增大或者是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的硬化,治療主要是減肥,也可以用 ACEI、ARB類的藥物控制血壓降血脂,隨著體重指數的正常,尿蛋白通常下降。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臟病有什么相關性心血管疾病與慢性腎臟病可以互為因果。我們常說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心功能不全,嚴重的還有心肌梗塞等,這些疾病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導致慢性腎臟病,或者加重慢性腎臟病。比如說高血壓10年以上,一般會出現慢性腎臟病,惡性高血壓還可以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動脈硬化可以導致腎臟缺血,心功能衰竭可以導致或者加重腎臟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導致急性腎損傷等等。反過來對于慢性腎臟病,也可以導致或者是加重多種心血管疾病。比如說慢性腎臟病患者,50%-80%會合并高血壓,慢性腎臟病患者到后期,很多患者會伴有動脈硬化,當慢性腎臟病患者進入腎功能衰竭期,會出現心力衰竭,或者是加重心力衰竭。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尿毒癥階段或者進入透析以后,他的死亡原因往往是非常兇險的心血管事件,比如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因此從上我們看出,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臟病互為因果。02:20
-
慢性腎臟病早期有哪些表現早期腎臟病的癥狀,比如浮腫、尿血,這都容易發現。當病情加重的時候,會出現很多其他系統的癥狀,比如會出現惡心、嘔吐、胸悶、憋氣,這些癥狀都明顯,就可以到醫院就診。慢性腎臟病是隱形殺手,在隱形殺手背后其實有一些蛛絲馬跡可以去捕獲的。教大家一些竅門:第一,比如早晨去上廁所的時候,在馬桶里發現自己的排尿有很多泡沫,像洗衣粉水一樣,這時候要警惕尿里有些蛋白。第二,如果早上起來發現眼皮有些發沉,睜不開眼睛,這也提示你可能是眼瞼的水腫。另外,如果不明原因夜尿次數增多,比如原來不起夜,現在起夜了,或者是原來起一次,現在起夜兩三次,也要警惕腎臟出現問題了。第三,如果以前運動、勞動,不產生疲勞感,現在正常的運動和勞動會產生第二天無法恢復的疲勞感,這時候我們也要警惕慢性腎臟病的早期。01:40
-
肥胖相關性腎臟病的治療肥胖相關性腎病患者的治療:首先是應當進行改變生活方式,并且應當適當減輕體重,在臨床上預防患者肥胖的發生是減少肥胖相關性腎病的重要措施,肥胖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體重,無疑是治療肥胖相關性腎病患者的最根本的一項措施,必要時可以輔助以減肥藥物或者是進行手術減肥,從而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建議患者應當進行低鹽低脂以及低熱量飲食,平時可以適當吃一些富含維生素以及纖維素的食物,平時還應當注意進行規律的體育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體重。另外建議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來應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者是血管緊張素二受體拮抗劑來進行治療,對于對患者的病情是有一定幫助作用的。患者還需要注意糾正患者胰島素抵抗狀態,建議患者應當進行綜合性的個體化治療,平時需要注意規律監測血壓水平,規律門診隨診。語音時長 1:31”
-
肥胖相關的腎臟病變有哪些?肥胖會引起腎臟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導致腎小球高濾過高灌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活化,以及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這些均能夠導致腎臟的損傷,肥胖相關的腎臟病,通常起病比較隱匿,沒有明顯的年齡發病特征,各級肥胖患者均可以發生。早期可出現微量的白蛋白尿,病情進展,逐漸出現以中分子為主的顯性蛋白尿,伴有或不伴有鏡下血尿,腎功能不全,病理表現多為腎小球的肥大或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病變,需要考慮肥胖相關性的腎臟病。它與特發性的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糖尿病腎病以及高血壓腎硬化等,是要相鑒別的,特別是要與糖尿病腎病進行鑒別,對于這些病人,做腎活檢對于明確它的病理類型是非常有必要的。語音時長 1:34”
-
肥胖相關性腎病有哪些病情分析:肥胖相關性腎病是指由肥胖引起的腎臟損害,各年齡的肥胖患者均可以發生肥胖相關性腎病,通常隱匿起病,臨床表現為肥胖,蛋白尿,高脂血癥,高血壓等,部分患者可以緩慢進展至慢性腎功能不全。其病理特征為腎小球體積普遍增大,常伴有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性病變。意見建議:肥胖相關性腎病,在治療上首先要改變生活方式,減輕體重,減肥是最根本的措施,必要的時候可以輔以藥物或手術減肥,低鹽低脂優質蛋白飲食,可以進行中等程度的有氧運動,比如走路,慢跑,糾正胰島素抵抗、降脂,降低血壓治療。
-
糖尿病腎臟病變表現是什么病情分析:糖尿病腎臟病變是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并發癥之一,在早期常常沒有自覺癥狀,之后會出現高血壓,水腫,泡沫尿,也就是不同程度蛋白尿,嚴重者可發展到終末期腎病也就是腎衰竭。意見建議:糖尿病患者平時應該定期復查尿微量蛋白、尿常規、血肌酐檢查,做好糖尿病腎臟病變的篩查,當出現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癥狀時,應該及時的就醫內分泌科或腎臟內科門診治療,控制病情。
-
肥胖相關性腎病病理一,光鏡檢查。肥胖相關性腎病,光鏡下最突出的表現為腎小球普遍肥大,目前多采用腎小球直徑測定來判定。腎組織學改變分為兩種類型,即將單純腎小球肥大稱為肥胖相關性腎小球肥大癥,而將存在局灶、節段腎小球硬化,伴腎小球肥大者稱為肥胖相關性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癥。二,免疫熒光檢查。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沉積并無特征性
-
肥胖相關性腎病的預后如何一般情況下,認為肥胖相關性腎病是預后相對良好的一種疾病,表現為腎小球單純肥大者,對治療反應以及轉歸,要比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要好得多,患者預后還與是否存在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和心腦血管并發癥有關系,雖然與非肥胖引起的,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相比,肥胖相關性腎病,臨床癥狀相對比較輕,進展相對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