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中日友好醫院(簡稱“中日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于1984年10月23日開院。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時任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同志分別題寫院名。
中日醫院現編制床位1610張(含北區、西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等多項功能為一體,并承擔中央保健醫療任務、國家衛生應急救援隊任務,附設中日友好臨床醫學研究所,同時還是世界衛生組織戒煙與呼吸疾病預防合作中心、國家衛生計生委遠程醫療管理與培訓中心。
中日醫院是我國在改革開放后首批國外無償援助項目,是當時中國最富于國際色彩、設施最為先進的現代化醫院。自誕生之日起,中日醫院就站立在了時代的前列,承載了國家引領醫院體制改革、實現醫學卓越創新,建設中國最現代化醫院的重托。
中日醫院在三十余載的發展歷程中,努力踐行科學和人道精神,不斷追蹤現代醫學發展,著力傳承中華醫學瑰寶,創造了無數個或醫院、或地區、或國家的第一。辛育齡、潘孝仁、焦樹德、印會河、王國相、晁恩祥等醫學前輩的大醫風范和所取得的學術成就,在醫院的發展史上樹起座座豐碑。醫院為國擔當,2003年,成為集中收治SARS患者的專病醫院;2005年,參與印尼海嘯救援;2008年,作為北京奧運會首要醫療保障醫院,為中國添彩。
學術方面,王辰院士等在慢阻肺、哮喘、呼吸系感染、呼吸危重癥、間質性肺疾病、肺血管病、戒煙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肺栓塞半量溶栓療法等多項重要創新進入國際診療指南;潘孝仁教授、李光偉教授等歷時長達20余年進行的“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被稱為2型糖尿病一級預防的里程碑式研究,是國際醫學研究的經典;楊文英教授團隊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以科學的數據揭示了我國糖尿病防治的嚴峻形勢;王國相教授等在神經遺傳學方面的研究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晁恩祥教授等參與研制的金花清感方被確證對新甲流有效,在我國新發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醫院的內分泌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風濕免疫科、老年醫學科、急診醫學科、胸外科、疼痛科、中醫風濕病科、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中醫肺病科、肛腸科、臨床護理專業等科室及專業被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中日醫院現有副高級技術職稱以上人員500余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以上人員1000余人,博士和碩士生導師200余人。先后承擔了400余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曾獲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勵。醫院是北京大學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臨床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教學醫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國內知名學術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與日本、美國、英國等多個醫療機構和大學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
醫院是北京市A類定點醫療機構。國際部被外國人在京協會評為“外國人在京就醫國有醫院滿意率第一單位”,目前已與國內外40余家商業保險公司開通直付業務。
醫院在黨建及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成績突出,獲得全國文明單位、首都文明單位標兵、國家衛生計生委直屬機關文明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創先爭優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當前,全院上下秉承“昌明進取,正道力行”的院訓和“以教為政,為職工建設良好的事業發展平臺”的核心管理理念,以“照護生命與健康”為使命,以“做中國醫療事業先進的思想源和強勁的動力源”為愿景,確立而立之后“一年轉觀念、二年入軌道、三年開局面”的階段性發展目標,構建以業務技術管理體系和經濟經營管理體系為主要內容的現代醫院管理體系,共同創造中日醫院更加美好的未來。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