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 ?佛山市中醫院三水醫院前身為佛山市三水區中醫院,三水區中醫院由復辦于1983年2月的原三水縣中醫院發展而成。三水縣中醫院復辦當年房屋面積260平方米,員工22人,其中中醫藥人員8人,開設中醫內兒科、骨傷科、針灸科門診,當年門診量87173人次。1984年遷入到西南鎮人民一路46號,2011年12月27日順利遷至西南街道環城路2號。上世紀90年代中期,醫院被評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
由于衛生體制政策的不斷變化,人民群眾對醫療保健的要求日益提高,三水區中醫院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且醫院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醫療業務用房嚴重不足,設備陳舊老化,醫院人力資源配置也嚴重不合理,開放不足100張的住院病床,醫院發展徘徊不前。
2005年10月,三水區中醫院迎來了中醫藥事業振興的歷史機遇!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三水區人民政府與佛山市中醫院簽約將原三水區中醫院整合建設為“佛山市中醫院三水分院”。
2011年1月,“佛山市中醫院三水分院”更名為“佛山市中醫院三水醫院”。
2012年10月26日,三水區政府和佛山市中醫院審時度勢、高瞻遠矚,高度重視三水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通過充分溝通、協商,達成一致,以建設現代化、高標準的中醫醫院為宗旨,以醫療救治為中心,為三水人民提供更好的中醫藥服務,佛山市中醫院三水醫院新增掛“三水區中醫院”牌子,為佛山市中醫院三水醫院作為三水區中醫中藥的龍頭醫療機構,更好地履行區(縣)級中醫院和公立醫院的職責與義務,開拓了新的道路。
整合7年來,佛山市中醫院從領導班子到普通員工,對三水分院的發展始終給予高度關注和人財物的大力支持,派駐多位管理精英和各科專家支持三水分院,在醫院建設、制度完善、專科發展、人才培訓等方面進行傳、幫、帶。從2006年開始著手籌劃醫療綜合大樓的建設,并于2008年10月正式確定工程建設方案,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總院指派一名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人員負責和指導工程建設,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
醫院圍繞“樹正氣,抓質量,重服務,講效益,保安全,顧大局,求發展,創品牌”的發展思路,依托總院的品牌效應與資源優勢,不斷強化全體員工的服務意識,優化服務流程,重視技能培訓,突出中醫藥特色,增加設備投入,先后投資近2000萬元更新醫療設備。醫院在基礎設施建設、規范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重點專科建設、中醫護理、藥事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醫療技術與服務水平明顯提高,臨床科研取得長足進步。2010年,醫院門、急診人數已逾68.5萬人次,住院床位使用率超過100%,出院病人增幅超100%,手術病人增幅超200%。骨傷科、針灸推拿科被確定為三水區醫學重點專科。
醫療綜合大樓建筑面積約33000平方米,主樓11層,裙樓3層,地下1層,總投入資金約1.5億元。裙樓為門診部,主樓設置7個住院病區,開放床位350張。
醫院現有在崗員工520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導師2人,主任醫師6人,副主任醫師31人,副主任護師8人,中級技術職稱135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15人。設有急診科、骨傷科、內科、針灸推拿科、康復科、外科、兒科、麻醉科、深切治療部(ICU)、婦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口腔科、體檢科、藥劑科、醫學影像科、功能檢查科、檢驗科等臨床、醫技科室。
醫院擁有西門子SOMATOM Emotion 16排螺旋CT機,數字化X線攝片機(DR),西門子C臂X光機,西門子床邊X光機,奧林巴斯AU-400、貝克曼AU-6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奧林巴斯腹腔鏡、輸尿管鏡、電子胃鏡和腸鏡、電子纖維支氣管鏡,體外震波碎石機,日立彩色B超,Drager麻醉機,夏美頓呼吸機,血液透析機,美國愛爾康超聲乳化儀,心臟除顫器,中央監護儀等價值超過4000萬元的醫療設備。
新醫療綜合大樓的全面使用,使佛山中醫院三水醫院告別了地點偏遠、交通不便、房屋陳舊、設施落后的時代,開啟了中醫院現代化建設新里程,醫院將以此為新起點,以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標準來建設醫院,發展醫院,以“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為己任,為三水區的經濟騰飛,為三水市民的健康保障,做出應有的貢獻。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