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2011年12月8日,經埇橋區政府批準,宿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宿州市傷骨科醫院、宿州市仁和醫院合并為宿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保留宿州市傷骨科醫院(一個機構,二塊牌子)。同時任命宿州市傷骨科醫院院長賀恒心擔任合并后的宿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
相關鏈接:1,宿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成立于1981年3月,為市直機關公費醫療門診部,1988年4月根據市編委(1988)022號文件規定,在原門診部基礎上組建小宿州市人民醫院,規格為副科級單位,1993年縣市合并后更名為宿州市第三人民醫院,1994年通過國家二級醫院驗收,1995年7月順利通過省衛生廳的評審驗收,被授予“國家二級乙等醫院”。醫院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但隨著醫療體制改革,沒了政策扶持,局限于地理位置,交通不便,收入下滑,業務骨干紛紛跳槽,剩下49名在編職工,32名退休職工,24名聘用人員,月業務收入20萬元左右,入不敷出,工資不能及時兌現。
2,宿州市仁和醫院原名郊區醫院,成立于1953年,1980年成立宿州市郊區醫院,轄城東、城北、三八、西二鋪四個衛生院,1992年更名為宿州市仁和醫院。2000年舊城改造,院部總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建筑面積860平方米。現有32名在編職工,18名退休職工,無任何業務收入。
3,宿州市傷骨科醫院始建于1973年,1980年改為宿州市人名醫院市東分院,于1985年4月,經市編委,市衛生局批準更名為宿州市傷骨科醫院,1991年興建1900平方米門診樓。2007年賀恒心擔任院長后,集思廣益,迅速轉變經營模式和醫療服務理念,拓展合作渠道,扶持龍頭科室,分別在門診樓兩側修建二層樓房共40間,設立風濕科、手術科、體外碎石專科、微創中心、CT室,投入600萬元添置設備,將業務收入從每年260萬元提高到現在4000萬元。合并后現有在編職工132名,退休職工96名,聘用人員38名。
面對臟、亂、差的醫院環境、陳舊的醫療設備、渙散的工作情緒,170名在職醫護人員和近100名退休職工的工作和生活(僅每月工資支出就要近70萬元),新三院可謂篳路藍縷,負重前行。新三院成立黨總支,重組領導班子帶領全院干部職工,團結拼搏,開拓進取,不斷強化“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以醫療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深入開展衛生誠信建設和醫療人性化服務。優化醫療環境,端正辦院方向。加強醫德建設,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不斷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醫院管理的質量和水平,打造新品牌,鑄造新業績,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安全、便捷、經濟的醫療服務,努力打造一個環境優美,設備先進,服務一流,管理科學,政府放心,百姓信賴的宿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