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勇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普通外科
1988年在日本弘前大學醫學院合作研究和進修肝膽胰外科,1991-1994年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大學Shreveport醫學中心進行博士后研究,1997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進修肝移植。擅長肝膽胰外科的規范化治療,對肝內膽管結石、復雜膽道手術、膽道損傷的診斷治療和微創外科有豐富經驗,對門靜脈高壓癥的外科治療在國內享有較高的聲譽。自20世紀90年代初起開展脾腎靜脈分流加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治療門靜脈高壓癥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已積累近200例病人的手術治療經驗,治療效果居國內和上海的領先地位,并于2001年在國內首先提出了該術式應成為治療門靜脈高壓癥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選術式,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并逐漸獲得認同。從1999年開始相繼開展了仁濟醫院歷史上首例肝右三葉切除、肝門膽管癌采用半肝切除加尾狀葉切除的擴大根治術、保留脾臟的胰體尾部切除、聯合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切除重建的擴大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全胰腺切除術等,于2001年2月成功地施行了仁濟醫院第一例肝臟移植手術,使肝移植成為了仁濟醫院治療終末期肝病的常規手術。 對胃腸道腫瘤的診斷和治療臨床經驗豐富。擅長胃腸道腫瘤手術,特別是胃癌、腸癌的根治術和擴大根治術,包括經胸腹聯合切口行賁門癌根治術,聯合臟器切除的胃癌和結直腸癌根治術,術中嚴格運用無瘤技術,根治徹底,術后合理選擇包括放化療和靶向治療在內的綜合治療,遠期療效好,生存率高。20世紀80年代初,開展門靜脈高壓癥的基礎理論研究,在國內率先研究不同分流手術對肝臟形態、代謝和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以及科技部國際合作基金等10多項基金的資助下,對門靜脈高壓癥的發病機制進行了系統研究,特別是一氧化氮在門靜脈高壓癥發病中的作用在國內研究最早、最深。并在國內首先開展了NOS-FasL基金聯合轉染治療門靜脈高壓癥的實驗研究,同時深入研究了肝缺血再灌注損傷、肝纖維化的形成和逆轉的分子機制。2007年“門靜脈高壓癥的發病機制與治療研究”獲上海市醫學科技二等獎。 目前正在承擔和已經完成的科研課題14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衛生部課題1項、上海市科委課題5項、上海市浦東新區科委課題1項、國際合作課題(與西班牙合作)1項和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課題2項。在國內外專業雜志上發表論著、綜述等230多篇,為“全國高等醫藥院校五年制、七年制和全國高等學校八年制教材《外科學》、普通外科專科醫師培訓規劃教材”的編委、參加“門靜脈高壓癥外科學”、”肝膽外科(英文版)”、“門靜脈高壓癥手術詳解”、“門靜脈高壓癥外科治療最新進展”、“臨床治療學”、“胰腺外科手術學”、“臨床普通外科學”、“常用手術圖解”和“膽腸胰結合部臨床外科學”等著作的編寫。
肝膽胰外科的規范化治療,胃腸道腫瘤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