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明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皮膚科
姓名:李東明 學位:醫學博士 專業:皮膚病與性病專業 導師資格:碩士生導師 性別:女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醫學部 技術職稱:主任醫師 副教授 業務專長 感染性皮膚病、深部真菌病、結締組織病、色素斑、糖尿病足及各種疑難疾病。 科研工作 李東明博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皮膚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真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真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學會真菌亞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人和動物真菌學會會員。1984年畢業于青島醫學院并獲醫學學士學位,1998年、200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并分獲醫學碩士及博士學位,2006-2008年在荷蘭皇家科學院真菌多樣性中心進行博士后研究,主要領域為感染性皮膚病、深部真菌病、結締組織病、色素斑及各種疑難疾病。發現新病及新致病菌多種,對一些重危、致死性感染獨樹一幟。在中華醫學雜志“急重癥搶救”、“疑難病例析評”和“專家論壇”欄目發表系列論著,其創新性報道分別發表于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Studies in Mycology、J Am Acad Dermatol等感染、真菌學及皮膚病學科權威雜志。主要工作如下: 1.將腦暗色絲孢霉病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影像學及病理學特征、診斷與治療等進行了系統性研究,否定了國際權威所持有的有關該病是亞洲人種族易感的,不可治愈的等觀點,提出該病是全人類易感的,經早期診斷、有效治療是可以治愈的,而非致死性感染。(Lancet Infect Dis.2009; 9: 376-83) 2.發現II型壞死性筋膜炎病理生理學改變為動脈內感染性血栓,首次將抗凝劑如肝素應用于重癥病人的治療中,并提出多位點切開引流的新觀點。(Lancet Infect Dis. 2006,6:456) 3.發現并命名“黑斑病(Nigramacula)”及其致病菌種“表皮假黑粉菌(Coniosporium epidermidis)”;(Stud Mycol 2008; 61: 131–136; J Am Acad Dermatol doi:10.1016/j.jaad.2009.06.006) 4.命名描述我國獨特的腦外瓶霉新種“亞洲外瓶霉”;(Med Mycol 2009;47, 1:101-109) 5.發現并命名“急性陰囊潰瘍”;(臨床皮膚病學雜志。2007,36(11):722-23) 6.診斷北京地區首例顎口線蟲病,并在世界上首次以英文報道我國顎口線蟲病發病狀況;(Am J Trop Med Hyg 2008;80:185-187) 7.報道首例肌肉黃曲霉感染;(Clin Transplant 2008: 22: 508–511) 8.報告我國首例雞禽小孢子菌感染。(中國真菌雜志。2007;2:156-7) 學術兼職 目前為中華醫學雜志、J Am Acad Dermatol 、Internl J Dermatol、J Med Microb、Med Mycol、Am J Trop Med Hyg、Afric J Microb Res特約審稿專家,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 獲獎情況 2008年被收錄至美國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 發表論文 著作與譯著 近期發表文章 1. Li DM & de Hoog GS. Cerebral phaeohyphomycosis—a cure at what lengths? Lancet Infect Dis. 2009; 9: 376-83 2. Li DM, de Hoog GS, Saunte DML & Chen XR. Coniosporium epidermidis sp. nov., a new species isolated from skin infection. Stud Mycol 2008; 61: 131–136. 3. 李東明,姚宏偉,侯純升,張同琳。腹腔積膿-肺粟粒狀陰影-腦膜刺激征。中華醫學雜志。2009: 89:427-429.(疑難病例析評) 4. 李東明,房高麗,王麗,李若瑜,馬芙蓉。鼻-眶-腦真菌感染一例抗真菌搶救治療體會。中華醫學雜志。2009;89:712-714(急重癥搶救) 5. 李東明,朱學駿。警惕“嗜肉細菌”感染。中華醫學雜志。2007;87:2092-93(專家論壇)
感染性皮膚病、深部真菌病、結締組織病、色素斑、糖尿病足及各種疑難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