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禮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臟外科
1974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后留校,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原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心胸外科工作至今。曾先后任心胸外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心外科教學及科研主任、醫療副主任。現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外科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畢業以來一直從事臨床心胸外科工作,特別在體外循環、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病及危重病人救治等方面有深入研究,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并承擔本科生、進修生、研究生、全國網絡教學的講課任務。 1982年以前主要從事胸外科工作。1982年被衛生部以交換學者身份公派到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進修學習體外循環心外科。1983年回國后繼續從事心胸外科臨床工作,并開展血液稀釋、血液回收的研究。1984年與胡秉忠主任創建了北大醫院第一個心胸外科重癥監護室,并多年主持參與監護室治療工作,成功搶救了大量危重病人,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1985年因發明了“體外循環平面監控裝置”、“體外循環泵壓監控裝置”、及“自動減壓器”,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1987年到美國洛杉磯著名的Sidersina醫學中心進修學習。1988年成功開展了我國第一例腹直肌鞘后永久起搏器安放術。1990年設計出我國第一臺血液回收機。1991年生產出樣機,在臨床上應用成功。1992年初去美國太平洋醫學中心進修和工作,并參與了美國FDA實驗室關于人工心肺機的研究工作。1994年10月回國后,先后研制出我國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血液回收機。第五代血液回收機(自體-2000型)于1997年經國家鑒定后推向市場,可以回收外科手術中收集到出血中的90%以上的血細胞,獲得“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證書。1999年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國家重大科技進步成果推廣項目”,并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0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為了推廣自體血液回收技術,張明禮教授舉辦了多期“全國自體血液回收技術學習班”(衛生部批準的國家級醫學繼續教育學習班),為全國培養了數百名自體血液回收的專門人才。目前自體-2000型血液回收機已在全國近千家大型醫院內使用,成了該領域的主流產品,血液回收超過60萬例,不但節約了大量寶貴的血液資源,而且顯著降低了輸血傳染病的發生。張明禮教授被譽為我國“血液回收之父”。2002年,根據軍隊有關部門要求,研制成功了我國新一代血液回收機(3000P型),即可用于野戰,又科用于常規醫院,現已成了國內市場的主流機型。2006年,在他的主持下,又研制成功了新一代又多種功能的3000H型血液回收機,主要用于血液治療和血液回收兩種功能。張明禮教授也是我國血液治療設備的主要設計者。目前,除了承擔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外,還兼任國家科技部創新基金評審專家、中華現代外科雜志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評審專家、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中國現代外科雜志常務編委、中華醫院管理學會醫療衛生技術應用管理專業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并于1992年獲北京醫科大學優秀臨床醫師獎、1997年獲北京醫科大學優秀共產黨員、1998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獲北京市科技創新標兵。
體外循環、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病及危重病人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