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軍主任醫師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外科
擅長領域:熟練掌握各類心血管病的外科治療,包括: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病等,尤其擅長先天性心臟病的外科治療?
執業經歷: 李守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小兒心臟外科中心主任及六病區主任。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先天性心臟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華醫學研究雜志》、《中華臨床醫藥雜志》、《中華臨床醫師雜志》、《中國循環雜志》、《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等雜志編委;2010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1年度協和創新團隊帶頭人。(1)學習、工作簡歷:1980.8-1985.8 青島醫學院醫療系 學1985.8-1988.8 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胸心外科 住院醫師1988.8-1991.7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碩士1991.7-1996.5 北京阜外醫心血管外科 主治醫師1996.5-2005.8 北京阜外醫院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醫師2005.8-至今 北京阜外醫院心血管外科 主任醫師,教授2000年赴法國Marri Lannugue國家胸心血管病醫院深造學習;曾多次赴美國、澳大利亞及韓國等參加國際學術交流,2009年在美國AHA年會上發言。(2)主要科研工作經歷:①在基礎研究方面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先心病相關肺動脈高壓發生、發展機制及相應治療策略的研究。②在臨床研究方面專注于提高復雜先心病的外科療效:a: 復雜大動脈轉位術式的創新及突破。主要致力于復雜、危重、低年齡、低體重的先心病患兒外科救治的臨床研究,目前已完成心臟外科手術5000余例,參加了復雜大動脈轉位系列治療策略的制定,參與一系列術式改良及創新。b: 超齡室間隔完整大動脈轉位的治療指南。在國內率先提出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患兒最佳術式選擇的標準,成為我國治療該類先心病的治療指南,極大提高了我國該類患兒的外科救治水平,屬國內領先。c: 國際領先的先心病Hybrid技術。首先完成一站式Hybrid技術治療:嬰兒重度肺動脈狹窄、合并粗大體肺側支血管的法洛四聯癥、室缺合并主動脈縮窄一期矯治等。d: 新生兒心臟手術。新生兒救治網絡的建立,新生兒術前準備及術前評估,手術術式的微創化改進,圍術期重要臟器的保護策略等,并取得良好臨床效果,屬國內領先水平。e.嬰幼兒“無異體血”先天性心臟病直視手術在國內率先開展嬰幼兒“無異體血”先天性心臟病直視手術,減少因輸注異體血而導致的輸血相關性肺炎、腎功能不全等并發癥,促進嬰幼兒先心病術后恢復及預后。此項技術的開展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嬰幼兒“低齡、低體重、重癥、復雜”先心病臨床療效,并有望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f. “一個半”心室治療的新領域——心臟位置異常的復雜矯正性大動脈轉位在國內率先對心臟位置異常的復雜矯正性大動脈轉位,采用“一個半”心室治療:同時進行了Rastelli+半Mustard+雙向Glenn手術,即在用心室內隧道將主動脈與解剖學左心室相連(Rastelli術),將下腔靜脈的血心房內用心包片引至解剖學右心室(半Mustard),將上腔靜脈直接與肺右動脈相連接(雙向Glenn術),提高手術成功率,并有望改善患兒術后遠期預后。g: 負責創辦國家級復雜先心病培訓基地,對推動我國小兒心臟外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③負責課題:1.提高新生兒及小嬰兒復雜先心病外科療效的臨床研究—Hybrid 技術在心臟外科中應用( 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 ,2006 年至 2010年);2. “973”項目(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發展和干預的基礎研究)子課題(2010-1012);3.快速康復技術在復雜先心病外科治療中的應用(厄爾巴肯基金會, 2008 年至 2010 年);4. 北京地區新生兒及小嬰兒先天性心臟病救治網絡的建設(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2010年至2013年);5. 波利維應用于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賽諾菲國際多中心研究基金 2008 年至 2010 年);6. miR-130a在先天性心臟病相關肺動脈高壓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2011年高校博士點基金)。④獲獎情況:2000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4年中華醫學技術獎一等獎2004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5年獲兩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8年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厄爾巴肯獎一等獎2011年中華醫學技術獎三等獎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