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華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血液科
彭愛華,女,副主任醫師,副教授,血液內科副主任,本科學歷,畢業于1969年1月。醫療專長 從事臨床醫療30年,擅長血液系統各類貧血、出血和血液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對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海洋性(地中海)貧血,免疫性溶血,粒細胞減少、缺乏,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遺傳性、獲得性凝血因子障礙,多發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有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對全血細胞減少,長期發燒診斷與鑒別診斷有獨特的見解。掌握血細胞分離技術,清除血液病理成分(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血漿置換),外周血造學干細胞收集。 主要研究方向1、血液惡性腫瘤2、獲得性凝血因子障礙3、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 科研基金 1、造學干細胞移植巨核細胞重建2、新血小板生成素的臨床前應用研究 獲獎情況 血液病于人體免疫功能改變的系列研究(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論著 1、彭愛華,等,粒細胞清除聯合化療治療特殊臨床表現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腫瘤研究與臨床,2001.2,2、彭愛華,等,HAE,,DAE,MAE方案治療單核細胞白血病的臨床比較,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1.10,3、彭愛華,等,特殊表現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診治分析,廣州醫藥,2001.5,4、彭愛華,等,難治性白血病的治療策略,中華現代醫藥,2003.2,5、彭愛華,等,X線骨骼攝片與核素骨現象在MM骨破壞的比較,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3.4,6、彭愛華,等,粒細胞清除加化療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并發陰莖異常勃起九例報告,中華泌尿外科,2005.7 。 專著:《臨床血液病學》、《血液和造血系統疾病》、《新急診手冊》、《血液和造血系統疾病典型病例分析》、《內科大查房——病例選錄》、《實用內科醫囑手冊》 。
血液系統各類貧血、出血和血液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海洋性(地中海)貧血,免疫性溶血,粒細胞減少、缺乏,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遺傳性、獲得性凝血因子障礙,多發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
梁文同主任醫師
保定市第一醫院 · 血液科
擅長:血液系統各類貧血、出血和血液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海洋性(地中海)貧血,免疫性溶血,粒細胞減少、缺乏,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遺傳性、獲得性凝血因子障礙,多發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
李娟主任醫師
南京鼓樓醫院(江北國際分院) · 血液內科門診
擅長:血液系統各類貧血、出血和血液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海洋性(地中海)貧血,免疫性溶血,粒細胞減少、缺乏,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遺傳性、獲得性凝血因子障礙,多發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
鄔國和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南昌市第一醫院) · 血液內科
擅長:血液系統各類貧血、出血和血液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海洋性(地中海)貧血,免疫性溶血,粒細胞減少、缺乏,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遺傳性、獲得性凝血因子障礙,多發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