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吉主任醫師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外科
1993年7月參加工作,主要從事骨科手足外科、顯微外科工作近20余年。在手外科、顯微外科及足踝外科等疾病診斷及治療方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并有較強的科研能力。1997年解放軍第89醫院全軍創傷外科中心進修創傷顯微外科;2000年青島解放軍第401醫院全軍顯微外科中心參加“全國第八期手與拇手指再造學習班”。 2002—2004年在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院(原白求恩醫科大學)手足外科學習。2010年赴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學習腕關節鏡技術。 專科方向:手外科、顯微外科及足踝外科。 專科業務特色、專長:手外科、顯微外科及足踝外科疾病;斷指(肢)再植及手指再造,四肢皮膚軟組織缺損、骨缺損修復,皮瓣移植;手足部、腕部及踝部外傷骨折;四肢肌腱、神經損傷修復;手足部腫瘤,手足先天性畸形矯正,拇外翻、甲溝炎及其它手外科、顯微外科及足踝外科等常見疾病。 學習經歷&工作履歷 1993年7月畢業于延邊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從事骨科專業 1993—1997年解放軍第223醫院骨科工作 1998—2001年解放軍第208醫院骨科工作 2001—2004年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院(原白求恩醫科大學)手足外科 2005年1月~至今: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手足外科,主要從事手足顯微外科工作” 其中: 1997年解放軍第89醫院全軍創傷外科中心進修創傷顯微外科; 2000年青島解放軍第401醫院全軍顯微外科中心參加“全國第八期手與拇手指再造學習班” 2010年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參加2010年國際腕關節鏡技術學習班 學術兼職&社會兼職(1) 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 委員 (2) 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 青年委員 (3) 國際重建顯微外科學會(WSRM) 委員 (4) 中華醫學會華東地區手外科學分會 委員 (5) 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專業委員會周圍神經學組和皮瓣外科學組 委員 (5) 蘇州市手外科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6) 《Nneural Regeneration Rresearch》(SCI) 編委 (7)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編委 (8) 《中華手外科雜志》 編委 (9)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編委 (11)《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雜志》編委 (12)《實用手外科雜志》 編委個人榮譽&科研獲獎個人獲獎: ① 2006-2007年度蘇州市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② 2008年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③ 2009年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④ 2009年蘇州市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三等獎(排名第一) ⑤ 2010年蘇州市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⑥ 2006-2007年度蘇州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排名第一) ⑦ 2005年蘇州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二系第11屆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 臨床診療成果 1、 在臨床工作中,針對手足外傷等多發病,尤其在斷指再植、組織瓣及皮瓣移植等方面充分運用先進顯微外科技術,運用動靜脈轉流技術和再植術后PCA泵治療技術,擴大了斷指再植適應癥并提高了再植成活率,使療效大大提高,病人量大幅度增加,形成了品牌特色,收到顯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2、開展了填補院內、市內、省內空白的多項新技術,技術水平達到省內、國內同專業領先水平,形成了特色醫療項目;如率先在國內開展應用PCA泵經屈指腱鞘給藥防治斷指再植術后血管痙攣技術(90余例),率先在江蘇省內開展應用吻合血管的折疊腓骨瓣移植技術治療皮膚軟組織缺損伴大段骨缺損、保留腕關節的斷腕再植技術及應用PDLLA可吸收定位螺釘內固定技術用于治療斷指再植等,率先在蘇州市開展應用同種異體肌腱移植技術、周圍神經損傷端側吻合技術及難治性褥瘡的顯微外科修復等新技術(60余例),其中獲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2項和蘇州市醫學新技術引進獎3項(均排名第一)。 3. 充分發揮手足顯微外科技術特色,在江蘇省內首次應用吻合血管的腓骨頭復合組織瓣移植再造外踝同時修復皮膚軟組織缺損,解決嚴重創傷性踝部復合組織缺損、不能行走等難題。使67歲一側肢體截肢術后患者重新恢復下地行走功能,為醫院贏得榮譽的; 4、手足顯微外科水平受到社會、患者、同行廣泛認可,診治病人量在蘇州市地區同類患者中名列前茅,療效好。 我院骨科手足外科充分發揮科室手顯微外科和足踝外科技術優勢,以開展斷指再植、皮瓣移植、畸形矯治等技術為科室特色,率先在江蘇省內開展了多項新技術,如應用PDLLA可吸收定位螺釘用于治療斷指再植并取得較好療效,應用PCA泵經屈指腱鞘給藥防治斷指再植術后血管痙攣技術提高再植成活率,為治療斷指再植提供了新方法;開展吻合血管的復合組織瓣移植技術為解決大段骨缺損合并皮膚軟組織缺損等難題提供新途徑;小兒先天畸形和拇外翻畸形矯治逐步形成特色;其中部分新技術在江蘇省及蘇州市已獲得多項醫學新技術引進獎,在蘇州市地區形成手顯微外科、足踝外科等品牌特色技術,提高了品牌競爭力,患者數量大幅度增加,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學術論文&在研項目 代表性論文(第一作者) (一) SCI收錄 [1]Peiji Wang, Zhongliang Zhou, Qirong Dong. Small gap anastomosis to repair peripheral nerve rupture using a never regeneration chamber constructed by scissoring and sleeve jointing autologous epineurium[J].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1,6 (8): 623-628. [2] Wang P, Zhou Z. The treatment of finger glomus tumours by raising a full thickness nail bed flap or finger pulp flap. J Hand Surg Eur Vol. 2011, 36(5):420-422. [3] Wang P, Zhou Z, Dong Q, Jiang B, Zhao J.Reverse Second and Third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 Fasciocutaneous Flaps for Repair of Distal- and Middle-Segment Finger Soft Tissue Defects. J Reconstr Microsurg. 2011, 21. [Epub ahead of print] (二) 中華核心期刊 ① 中華手外科雜志,2007,23(1):60-63. ②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7,30(1):77. ③ 中華手外科雜志,2007,23(2):93-94. ④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7,30(2):88-90. ⑤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7,30(3):212-213 ⑥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7,30(4):264-266. ⑦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8,31(2):86-88. ⑧ 中華手外科雜志,2008,24(3):154-156. ⑨ 中華手外科雜志,2008,24(5):257-259. ⑩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7,30(1):77. ⑾ 中華手外科雜志,2009,25(6):356-357. ⑿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9,32:520-522. ⒀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0,33(1):19-22. ⒁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0,33(2):118-121. ⒂ 中華手外科雜志, 2010,26(4):195-1976 ⒃ 中華手外科雜志,2010,26(2):91 (三)參編著作 (1)《高壓氧臨床治療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副主編 (2)《骨科顯微與微創手術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參編 科研項目: ① 完成課題:主持完成(2007-2009)蘇州市社會發展科技項目1項(2007SZD0762) ② 2009年獲實用新型國家專利1項(專利號:ZL200920037827.4) ③ 在研課題:主持 (2010-2012)蘇州市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項目1項(2010SYSD2010117)
手外科、顯微外科及足踝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