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主任醫師
山東省腫瘤醫院肝膽胰腫瘤科
李勝,男,副主任醫師,研究員,副處長,醫學博士,漢族,山東威海人,碩士研究生導師,專業特長:普外肝膽腫瘤診治。 主要簡歷: 1987年7月-1992年 7月山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 學士 1992年7月-1998年10月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肝膽外科 住院醫師 1995年9月-1998年7月山東醫科大學普外科 碩士學位 1998年10月-2002年10月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肝膽外科 主治醫師 2000年9月-2003年7月山東大學醫學院普外科(原山東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2002年10月-2004年9月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普外肝膽科 副主任醫師 2004年10月-今 研究員 臨床與科研工作: 參加工作后一直從事普外肝膽科臨床和科研工作,具有堅實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普外肝膽診療工作經驗,緊根國內外本專業研究進展方向,積極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并應用于臨床。從事普外肝膽工作10余年,完成如左、右半肝切除術,肝左三葉、右三葉切除術、肝尾狀葉切除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和高位膽管癌切除術等普外肝膽胰腫瘤的復雜手術數百例。熟練掌握普外肝膽科復雜、疑難病例的診治,特別是對中晚期肝癌和肝功能失代償期肝癌的綜合治療有較深的認識。通過主持單位內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解決了工作中存在的大量疑難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科研工作中,研究聯合腫瘤標志物在200余例胰腺癌患者診斷中的價值;系統研究了手術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區域性動脈灌注化療的理論基礎;系統研究了胰腺癌中雌激素受體的表達規律,探索胰腺癌內分泌治療的作用機制和臨床實踐;系統研究自殺基因聯合細胞因子基因對胰腺癌的治療作用,探討基因治療的可行性和存在問題。以上研究成果在多種雜志發表,并應用于臨床。 目前為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次級淋巴組織趨化因子及其受體CCR7在胰腺癌淋巴管生成過程中對淋巴轉移的影響》(30571712)和《CXCL12-CXCR4生物學軸和syk信號通路在胰腺癌淋巴管生成過程中的作用》(30600603);省級科研課題2項《胰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轉移機制的研究》(2005BS03003)等;省衛生廳項目3項:《CD基因聯合細胞因子基因(IL-18、GM-CSF)對胰腺癌的治療和免疫機理研究》(2001-CA1DABB4)、《胰腺癌雌激素受體表達及三苯氧胺的抗癌機制和臨床應用研究》(2003-55)、《胰腺癌中VEGF-CVEGFR-3的表達與淋巴管生成相關性的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其中首位2項:《胰腺癌雌激素受體表達及三苯氧胺的抗癌機制和臨床應用研究》,2005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首位);《CD基因聯合細胞因子基因(IL-18、GM-CSF)對胰腺癌的治療和免疫機理研究》,2004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首位);《手術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區域性動脈灌注化療的基礎和臨床研究》,2003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4位)。在國家公開醫學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50余篇;其中SCI論文4篇(IF累計達6分)。
中晚期肝癌和肝功能失代償期肝癌的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