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喆副主任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超聲科
馬喆,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1975年出生,中共黨員。畢業于山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英語班,1998年參加工作,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現任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對外聯絡委員會委員、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淺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聲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山東省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淺表器官及外周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常務委員,山東省醫學影像研究會超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醫務處副處長。在腹部、血管及小器官疾病的超聲診斷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特別在四肢、頸部血管及男性生殖系統超聲診斷方面研究較為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是山東省自己培養的第一位超聲專業博士生。2009年以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醫院學習。2009年11月獲得首批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血管超聲規范化培訓中心培訓醫師資格。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腎竇脂肪堆積癥和腎盂腫瘤的鑒別診斷價值》獲山東省超聲醫學工程學會2006年優秀論文二等獎。參與的《超低位直腸癌外翻脫出式內括約肌切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獲2006年度山東醫學科技獎二等獎,《超聲技術聯合孕母血清標記物篩查異常染色體胎兒的研究》獲2009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現承擔山東省科技攻關項目一項《搭橋動脈重構中血管內皮損傷對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的影響及力學影響》,山東省自然基金項目一項,山東大學自主創新基金一項《聲脈沖輻射力成像技術對甲狀腺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價值的研究》,衛生廳課題二項,科研經費27萬元。在SCI收錄雜志第一作者發表論文兩篇,國內核心期刊發表文章十數篇,主編著作一部《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放射醫師培訓教材》(中醫古籍出版社),參編著作一部《急危重癥病與急救》(人民衛生出版社),在全國學術會議上交流文章數篇。
在腹部、血管及小器官疾病的超聲診斷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特別在四肢、頸部血管及男性生殖系統超聲診斷方面研究較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