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預主任醫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
朱預教授 男 生于1927年,祖籍江蘇蘇州。1947年考入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1953年畢業分配到北京協和醫院任住院醫師,以后歷任主治醫師、副教授、教授、外科主任。1984年任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1985年任院長,1987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88年被中央衛生部評為全國優秀院長。1988年任博士生導師,1992年院長卸任后任醫院顧問迄今,曾培養博士生7名,碩士生4名。 1982年赴美國賓夕文尼亞大學研究胰島移植。從事外科工作50年,知識淵博,手術高超,經驗豐富,善于處理疑難復雜臨床病例。曾完成全國第一例腹膜后巨大嗜鉻細胞瘤連同肝下下腔靜脈、腎靜脈切除及自身腎移植手術。20世紀80年代,在國內首先開展經股靜脈插管檢測甲狀旁腺激素對甲狀旁腺腺瘤進行定位診斷,在國內首先開展經股動脈插管造影為胰島細胞瘤定位,在當時為這些疑難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了重要工具。對胰島素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診治,一直處于全國前列,親自處理的原發性甲亢手術達200多例,為亞洲之冠,是中國內分泌外科的學術帶頭人之一。90年代初引進腹腔鏡外科手術,成功完成國內第一例腎上腺腺瘤摘除,帶動了泌尿外科在此領域的進步。 勤于寫作,先后發表論文100余篇,內容涉及胰島素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異位甲狀旁腺腺瘤、消化道類癌、頸動脈體瘤、胰腺內分泌腫瘤、多發內分泌腫瘤、外科營養等。先后參加《黃家駟外科學》、《水電解質平衡》、《臨床外科手冊》、《急診醫學》、《外科臨床指導》等著作編寫,主持編寫《臨床內分泌外科學》、《人工胃腸》等著作20多種。相關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次,衛生部二等獎2次,三等獎2次,北京市二等獎2次,1991年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曾任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主任委員,現為名譽主任委員和中華醫學會咨詢工作委員會委員。曾任《中華外科雜志》總編及《中華普外雜志》副總編10余年。曾任國際外科學會中國國家代表10年,曾任衛生部國際交流中心理事,中華醫學基金會理事等。曾赴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院外科、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等處作學術報告,2001年被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聘為客座教授。現任北京協和醫院顧問、博士生導師、并被聘為香港外科學會名譽院士。現仍活躍于普外臨床和國內的學術活動中。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異位甲狀旁腺腺瘤、消化道類癌、頸動脈體瘤、胰腺內分泌腫瘤、多發內分泌腫瘤、外科營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