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兆富主任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
遲兆富,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58歲,漢族,山東省日照市人,山東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學科帶頭人。1982年畢業于山東醫科大學神經病學專業,獲碩士研究生學位,師從我國著名的神經病學界先驅、山東省神經病學界的奠基人朱漢英教授。 1985年10月~1986年12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做訪問學者,2002年4月~2002年7月在美國肯塔基大學醫學院做訪問學者。現為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癲癇病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山東省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神經科雜志》,《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國外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腦與神經疾病雜志》、《卒中與神經疾病雜志》、,《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現代神經病學雜志》等雜志編委。 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共90余篇,主編專著6部。目前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課題項目。指導碩士研究生畢業23人,在讀3人,指導博士研究生畢業13人,在讀5人。 從事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近30年,在神經內科疑難雜癥的診治方面具有較深的造詣,尤其在癲癇的發病機理及其防治研究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研究, 對有關癲癇發病機理的基礎研究(腦功能控制與反饋機制的研究)以及臨床研究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細致的工作,如癲癇的免疫機制,生化機制的研究, 在國內率先進行了癲癇病理機制的分子生物學基礎方面的研究,其學術水平已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例如:在癲癇發病機制方面,利用點燃大鼠模型,探索癲癇的形成與癇性發作敏感性持久存在的機制,為難治性癲癇的外科治療提供了理論基礎。目前已開展了“戊四氮點燃大鼠模型海馬的變化”、“癲癇發作后NO、NO合酶及相應氨基酸的變化”、“癲癇患者T細胞亞群和外周血細胞因子的測定及其意義”、“谷氨酸和GABA轉運體在慢性點燃中的作用研究”等多項基礎研究,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開展了癲癇藥物學研究,尋找新的有效抗癲癇藥物。這些研究資料完整,觀察仔細,論證有力,結論令人信服,因此,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也奠定了遲兆富教授在我國癲癇病學領域中目前的學術地位。 在科學研究工作中崇尚細致觀察、實事求是、嚴謹嚴密。扎實的基礎,淵博的知識,深刻的洞察力,都是他取得成功的因素。在30多年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基本功扎實,能理論聯系實際,及時了解國內外學術動態,潛心鉆研醫術,擅長從臨床實踐中發現和研究問題,帶著臨床上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科研工作,并應用先進的理論和技術指導臨床實踐。一直堅持在臨床第一線工作,對神經系統各種疾病的診斷、危重病人的搶救、疑難病的診斷均具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在癲癇、腦血管病、顱內靜脈系統血栓、老年期癡呆、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等方面,進行過較深入的研究。并能指導和組織下級醫師做好各項醫療工作。
神經內科疑難雜癥的診治,癲癇的發病機理及其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