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銘范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
擅長肝豆狀核變性、中風及其并發癥、肌無力、神經免疫性疾病、頭痛、癲癇、帕金森病等運動障礙疾病及神經系統疑難雜癥的診治 社會任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學會常委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腦同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神經科學學會理事 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委 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頭痛與神經痛學組副組長 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常委 廣州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委 廣東省高級專家庫專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 國家衛計委“十三五”規劃教材《中西醫臨床醫學概論(第2版)》的主編 《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廣東藥學院學報》、《實用醫學雜志》等雜志編委 醫療專長 擅長肝豆狀核變性、中風及其并發癥、肌無力、神經免疫性疾病、頭痛、癲癇、帕金森病等運動障礙疾病及神經系統疑難雜癥的診治。 從醫經歷 2001年晉升主任醫師、教授,2005年1月調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工作至今,任神經內科學科帶頭人及教研室主任。 從事神經病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30年,主要關注的專業方向是肝豆狀核變性及運動障礙疾病、急性腦血管病、多發性硬化、重癥肌無力、頭痛、癲癇等,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較好的將理論學習、研究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同時注意專業以外知識的學習,并將其應用于醫療活動,提高全面促進患者康復和健康的能力。在神經系統疑難雜癥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一定的經驗。堅持臨床、教學、科研并行發展,相互促進。先后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過《神經病學》、《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學》、《臨床心理學》、《神經心理學》、《醫學倫理學》、《康復醫學》等課程。 主要論著 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SCI論文4篇。編寫著作5部;作為副主編編寫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本科教材《神經病學》、《臨床藥學治療學》2部。近年主要論文: 1、Super-high-dose methylprednisolone does not improve efficacy or induce glucocorticoid resistance in 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 Neuroimmunomodulation,2011, 18(1):28-36 2、Mutation analysis of 73 southern Chinese Wilson’s disease patients: identification of 10 novel mutations and its clinical correlatio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1,56,660-665 3、不同劑量甲潑尼龍治療EAE大鼠的療效及其與大鼠脊髓糖皮質激素受體亞型表達的關系.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2;25(1):32-35 4、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plice-site mutation in the Wilson disease gene.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ces,2014,345(1-2):154-158 5、Muta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TP7B gene in 103 Wilson’s disease patients from Southern China: identification of three novel mutations, Cellular molecular and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2014,25(14):1075-1080 科研與獲獎 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等科研課題8項,參與各級課題10余項,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成果獎3項。近年主持的主要課題: 1、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基于雌激素作用途徑的淫羊藿苷干預EAE發病及與MP協同作用的機制研究。 2、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EAE神經損害及GRmRNA表達與甲潑尼松龍劑量的相關性 3、廣東省科技計劃:暴發性WIilson病基因突變特點及發病機制的研究 主要獲獎情況: 2000年:“肝豆狀核變性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研究”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年:“中西醫結合治療HLD臨床與實驗研究”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4年:獲安徽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 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
擅長肝豆狀核變性、中風及其并發癥、肌無力、神經免疫性疾病、頭痛、癲癇、帕金森病等運動障礙疾病及神經系統疑難雜癥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