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熒主任醫師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凌熒,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1957年畢業于山東醫學院(現為山東大學醫學院),醫療系本科,耳鼻咽喉科專業。 1957年9月西北醫學院耳鼻咽喉科工作(后為西安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現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先后任助教,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講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主任醫師。 曾任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鼻科學組專家組成員,中華耳鼻咽喉雜志鼻病與整形審稿專家,中華醫學會陜西省醫學美學及美容學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西安市醫學美容及美容學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陜西省醫學美學及美容學學會顧問。 從事耳鼻咽喉科臨床醫療、教學、科研50余年,工作中不斷實踐與創新。對鼻病與整形外科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進展。 一、慢性鼻炎的治療,自1957年始,探索用酒精奴夫卡因,奎寧烏拉坦、尿素、鹵堿、作下鼻甲注射治療,均有良好效果,均有總結,論文《10%鹵堿下鼻甲注射治療慢性鼻炎》(廣東新醫學雜志1971年) 二、鼻腔與鼻竇腫瘤手術進路的探索、論文《鼻部手術新進路——全篩竇及上頜竇內側壁大塊切除術》(耳鼻咽喉經緯雜志1982年),并獲省優秀論文獎及西醫大科研成果獎。對經常性鼻出血,提出中隔前鼻炎的診斷,以及治療方法,論文《中隔前鼻炎》(西醫大學報1987年)。 三、自1978年開展耳鼻喉科整形工作。以鼻形研究,測量500例成人鼻形態生物學特征,取得我國首次正常成人鼻形態生物學特征數據、對鼻形態評判及鼻整形手術標準具有重要意義、論文《鞍鼻整形的形態學問題》(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82年),創新鼻整形手術進路、手術方法,具有開放性,可直視下,操作簡便,手術效果好。論文《歪鼻外進路鼻中隔——鼻成形術》(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84年)《鞍峰鼻整形術》(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0),創新設計頜下皮管法,對耳部、鼻下部組織缺損整形應用, 簡便的組織來源,《頜下皮管的臨床應用》(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2),鼻中隔偏曲一個多世紀均沿用經典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該手術有它的缺陷與不足,是許多學者探求及改進與創新課題、論文《鼻中隔形成術》(耳鼻喉學報1992年)。 其他論文:《喉纖維脂肪瘤》(中華耳鼻咽喉雜志1963年),《扁桃體摘除術及幾種止痛方法的比較》(山東醫刊1957年)。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病院常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