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從豁主任醫師
北京廣安門醫院中西醫結合科
1951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醫學系。分配到中國人民志愿軍一部分直屬醫院內科任軍醫,因當時缺醫少藥,曾運用針灸、自采中草藥治愈很多病人,并在戰俘營積極主動的開展各項工作,因此曾獲二等功。1952年回國后到衛生部針灸療法實驗所拜朱璉、高鳳桐為師以后參加衛生部中醫研究院西學中研究班。1953年復原轉業后,被派到武漢“中南針灸師資培訓班”和“熱河醫專”開展針灸教學工作,此時編寫了全國第一本西醫院校用的針灸教材(油印本),同時在熱河省省立醫院創建了針灸科。1954年到保定開展針灸治療精神病的研究。 從事針灸臨床、科研、教學工作50余年,曾任針灸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廣安門醫院內科副主任,針灸科主任,中醫研究院圖書情報室負責人,WHO北京國際針灸培訓中心副主任、教授,廣安門醫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任中華醫學會和北京市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委員。曾專職參加“中國針灸學會”和“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的籌備工作。任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北京市老年衛生工作者協會理事,天津中醫學院與甘肅中醫學院顧問名譽教授,西班牙、波蘭、意大利、秘魯等國外針灸學會(協會)名譽理事,美國世界健康組織學會高級顧問、美國國際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針灸》雜志編委等國內外社會兼職。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系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為全國名老中醫師代徒導師之一。 田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在針灸治療中強調中醫辨證施治,注重理、法、方、穴、術,主張當針則針,當藥則藥或針藥并用,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以病人為本,主動與被動治療相配合。對各種灸法、穴位貼敷療法有深入研究,他的“灸法解熱的臨床治療和實驗研究”等系列論文,在國內外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用中英文發表,證明灸法能治療熱證、急證,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重視。他參與研制的自熱貼“中國灸”有十多種,對頸椎病、腰腿痛、感冒、咳嗽、哮喘、腹瀉、便秘、前列腺炎、冠心病等都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2004年4月又在北京晚報上連續發表兩篇“專家呼吁搶救中國灸法”的文章。受到好評。自1956年開始他主持研制的“冬病夏治消喘膏”,在防治慢性氣管炎和哮喘中,有預防復發的遠期效果,在國內外首次提出“冬病夏治”這一 法則,獲衛生部科技成果獎。他擅長治療中風后遺癥、精神緊張癥、各種神經痛和麻痹、風濕病、胃腸痛、哮喘和過敏性疾患、男女性功能減退、不孕癥、痛經、小兒厭食癥、大腦發育不全等。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即以針灸專家身份先后到羅馬尼亞、波蘭、阿爾及利亞、法國、瑞士、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等十幾個國家進行醫療、教學工作,是我國最早期派往國外工作的針灸專業人員之一,曾獲得周總理、陸定一等國家領導人的親自教導。1960年開始曾承擔國家保健任務。1969-1973年曾參加全國防治慢性氣管炎衛生部學習調查組、代表中醫研究院任中醫組組長,多次受到周總理接見。曾治愈國內外領導人和世界知名人物受到好評。例如1980年受胡耀邦總書記委托到日內瓦總醫院參加搶救一位肺心功能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高燒不退,深度昏迷的患者—世界著名畫家中國人民的朋友何賽·萬徒勒里先生,經過針灸中藥綜合治療獲得成功,痊愈出院,在前期治療過程中,病情穩定,呼吸功能已恢復,但氣管插管仍保留。其它外國醫生檢查患者肺通氣功能時不慎劃破氣管血管,再次出現大咯血昏迷,西藥無效的情況下,經采用針灸加大蒜貼敷涌泉穴,使患者咯血立止,病情緩解,加上當地報紙“中國的神奇療法”的宣傳,引起了日內瓦與世界衛生組織對針灸的重視。 自1953年始曾在國內外各種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在國內外何國際針灸學術會議上多次宣讀論文。著有《針灸醫學驗集》,郭沫若為該書題詞“把古典醫學和外來醫學相結合,增加人民的健康,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針灸前輩魯之俊為之作序,針灸前輩朱璉的愛人陶希晉副委員長為之題跋。《中國灸法集粹》是國內較早出版的灸法專著,衛生部長錢信忠為之作序并給了很高評價,該書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還有《針灸百病經驗》(西文版)、《古代針灸醫案釋按》、當代中醫名家叢書《田從豁臨床經驗》等數百萬字,另外還參予編著針灸、中藥、科普等著作多部。為國內外培養了大量的針灸專業人才和研究生。他們分布在世界很多國家。田老為針灸走向世界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中風、過敏性皮炎、哮喘、蕁麻疹、小兒雜癥、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