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1/14來源:北京京城皮膚醫院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被皮膚上時不時冒出的小紅疙瘩所困擾?這些紅疙瘩有時會發癢,有時又帶著輕微刺痛,不經意間還影響了美觀。其實,這大概率是毛囊炎在 “作祟”。毛囊炎,顧名思義,是毛囊發生的炎癥,雖不像某些重大疾病那般危及生命,卻著實是個讓人煩惱不已的 “小麻煩”,它隨時可能出現在身體各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一下毛囊炎這個皮膚問題。
探秘毛囊炎:成因大起底
毛囊炎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細菌感染堪稱引發毛囊炎的 “主力軍”,其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為常見。我們的皮膚表面本就存在著形形色色的細菌,正常情況下,它們與人體相安無事。然而,一旦皮膚出現破損,比如不小心被劃傷、抓傷,或是剃須時不小心刮破毛囊,這些細菌便會乘虛而入,侵入毛囊內部,大肆繁殖,進而引發炎癥,使得毛囊周圍出現紅腫、疼痛的癥狀,一個個惱人的小紅疙瘩就此冒頭。
真菌也不甘示弱,馬拉色菌、白色念珠菌等常常是引發真菌性毛囊炎的 “罪魁禍首”。在一些特殊的環境下,真菌極易滋生,例如高溫潮濕的氣候,或是人體多汗、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像頭皮、胸背部等。當皮膚的微生態環境失衡,真菌就會在毛囊中 “安營扎寨”,導致毛囊炎癥,其表現往往是瘙癢難耐,皮疹形態相對較為單一,多為密集分布的小丘疹。
病毒感染雖然相對少見,但也不容忽視。皰疹病毒、傳染性軟疣病毒等都有可能誘發毛囊炎,尤其是在機體免疫力低下的時候。這些病毒感染毛囊后,除了引起局部炎癥反應外,還可能伴有發熱、乏力等全身性癥狀,給身體帶來更大的不適。
除了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力也是關鍵一環。當身體免疫力低下時,無論是因過度勞累、長期熬夜、營養不良,還是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身體抵御外界病菌的能力就會大打折扣,毛囊自然更容易遭受細菌、真菌或病毒的侵襲,引發毛囊炎。
不良的衛生習慣同樣為毛囊炎的滋生提供了 “溫床”。長期不洗澡、不換洗衣物,皮膚表面堆積的污垢、油脂、汗液就會成為細菌、真菌滋生繁衍的 “培養基”,增加毛囊炎發病的幾率。而且,共用毛巾、浴巾、剃須刀等個人物品,也極易造成病菌的交叉感染,讓毛囊炎在人與人之間悄然傳播。
皮膚損傷也是引發毛囊炎的常見誘因。頻繁搔抓皮膚、穿過緊的衣物摩擦皮膚、過度脫毛等行為,都會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使毛囊暴露在病菌的威脅之下,大大增加感染的風險。
此外,毛囊堵塞更是讓毛囊炎有了可乘之機。皮脂腺分泌旺盛,過多的油脂無法及時排出,混合著脫落的角質細胞,極易堵塞毛囊口。就好比排水管道被雜物堵住,毛囊內部的分泌物無法順暢排出,細菌、真菌便在這 “封閉” 的環境中大量繁殖,引發炎癥。例如,一些人喜歡吃油膩、辛辣食物,或是長期處于壓力狀態下,都可能導致皮脂腺分泌失調,進而誘發毛囊炎。
免責聲明:本頁面信息為第三方發布或內容轉載,僅出于信息傳遞目的,其作者觀點、內容描述及原創度、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本平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涉及用藥、治療等問題需謹遵醫囑!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作品內容、知識產權或其它問題,請發郵件至及時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