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三級甲等
萍鄉市第二人民醫院
掃碼可直接手機咨詢我粉絲0人
孩子眼睛下面發黑怎么回事
病情分析:孩子雙眼下瞼發黑的原因有以下幾種:第1種,兒童眼下皮膚血管比較豐富,血管比較充盈,而孩子的皮膚較薄,在靜脈血流經過時會顯現出眼圈發黑的情況;第2種,孩子脾胃不好或者熬夜,小孩睡眠不足,這些情況孩子的眼周也會呈發黑;第3種,兒童頑皮,容易眼外傷,眼外傷后引起眼皮下出血,瘀血沉積于眼皮下,待血塊吸收后,會有色素沉著,而呈現眼睛下面發黑。意見建議:應該積極改善孩子睡眠,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如果因為脾胃消化不良而出現的眼球下面發黑,則應改善飲食習慣,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適當運動,適當服用健脾藥物,待兒童脾胃改善后,孩子眼睛下面發黑的情況就能改善。如果是眼周外傷,建議及時就醫。
運動發育遲緩是有什么癥狀
病情分析:運動發育遲緩是指不能與同齡正常寶寶運動發育的水平和能力相符合。運動發育包括大運動發育、精細運動發育、原始反射的發育;其中原始反射要在適當時間出現,比如吸吮反射、握持反射,但是必須要在適當的時間消失,如果在一定時間不能消失,以后就會引起一些運動發育的障礙問題出現。寶寶的發育順序基本都是按照同一種順序進行發育。3月抬頭,4月翻身,7月坐立,8月爬行,10月站立,周歲會走。如果發現寶寶運動發育比同齡寶寶明顯落后,就需要到專科醫院及時就診。意見建議:每個寶寶運動發育都是有關鍵期的,在關鍵期內寶寶的運動發育會有質的變化。寶寶的發育順序都是一樣的,但是由于寶寶周圍環境及先天因素的影響,運動發育的個體差異也會存在,但是基本都是按照同一種順序進行發育。所以如果寶寶的運動發育相比同齡小朋友低下,水平差距在2個月以上,都可以視為異常。尤其是6個月以內寶寶,主要是以大運動發育為主,精細運動僅會出現較小部分動作,如果寶寶大運動發育存在異常,就代表著運動發育具有異常。早期診斷,早期干預,進行個體化康復治療有助于康復。
腦發育遲緩做康復訓練怎么做
病情分析:大腦發育遲緩,表現為運動、手功能、面肌、語言、社會行為這幾方面的落后。需要到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康復,大腦發育遲緩治療方法主要是康復訓練,康復訓練的項目有物理療法,就是PT、作業療法是OT、言語訓練、按摩、針灸、穴位注射,還可以做各種理療,必要時可以做肉毒素的注射。意見建議:大腦發育遲緩,一般常見于所說的發育遲緩,表現為運動、手功能、面肌、語言、社會行為這幾方面的落后。當發現寶寶與同齡孩子在以上一方面或多方面落后時,則需要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斷及治療,根據嚴重程度,到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康復,大腦發育遲緩治療方法主要是康復訓練;定期復查,家庭干預參與其中效果較好,最佳治療時期為一歲之內。
兒童智力發育遲緩都有什么癥狀
病情分析:兒童智力發育遲緩一般指與同齡兒童相比,在某方面或者多方面發育水平明顯滯后,一般比同齡孩子發育落后4-6月,在說話、大動作、生活自理等方面出現遲緩,語言表達能力差、吐字不清、表達能力差、理解能力差等。重度智力低下在幼年時期出現各方面的發育落后,語言表達困難、理解力極差、動作笨拙、不能簡單的計算、但是能區分親疏,表達一定的感情。意見建議:兒童腦神經發育遲緩也叫兒童腦發育遲緩綜合征。有可能是因為家族里近親結婚導致,也有可能是母親懷孕時年齡過低,低于17歲,或者年齡過高高于45歲導致,還有可能是母親懷孕時受病毒感染、多次流產、急產等原因,都可能會引起兒童腦神經發育遲緩。對于兒童腦神經發育遲緩,如果早期發現,盡早治療是可以治療好的。
精神發育遲緩好治嗎
病情分析:兒童精神發育遲緩發病原因多種多樣,為了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應做好詳細的檢查、評估而后根據結果制定出訓練計劃和訓練方法進行訓練,一般來說,兒童精神發育遲緩干預的時間越早,效果會越好。意見建議:目前有個別化教學模式讓特殊兒童在感、知覺,精細動作、語言與溝通、認知、社會交往五個領域中積累經驗,整合信息,掌握社會技能。家長要有耐心、愛心、細心,在合理的個體化治療后,大部分寶寶能夠有比較滿意的效果。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怎么形成
病情分析: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可能由下面幾方面形成:一、有可能是先天性,要先進行聽力檢查,排除聽力障礙。二、因家庭語言環境差造成的孩子開口困難(功能異常),常見情況是父母晝夜忙于工作,把孩子托付給老人或保姆看護,不常交流,家庭缺乏充分的情感、母愛等感官刺激或過分溺愛和約束等,導致語言發育遲緩。意見建議:當發現寶寶語言發育遲于同齡孩子時,建議要先進行聽力檢查,排除聽力障礙,現在的聽力篩查技術可以在嬰幼兒生后3天進行聽力檢測,在其3個月內明確其聽力狀況,并能在咿呀學語前(1歲內)進行聽力康復,強化語言訓練,而不至于到孩子2~3歲甚至更晚時,由于不能講話或講話不清,才發現聽力不好,這時孩子的舌肌已較僵硬,大腦語言發育的高峰期已過,讓孩子從感知聲音、感知語言、理解并會正常說話,道路會漫長而艱辛;其次,家中要營造出合適的環境,讓孩子多開口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要沒等孩子表達或者還沒開口就把寶寶需要的東西給他了。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
關于我們 ICP備案號:京ICP備170748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602201335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23-0016
Copyright ? 2015-2025 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