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濕氣重、排便稀可能是寒濕證,也可能是脾虛濕困證,需要在中醫師面診后辨證論治。
1、寒濕證:
寒濕證指寒濕之邪外侵,或素體脾陽不振而致水濕內停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的概稱,多因冒受雨露,或坐臥濕地,或飲食生冷所致。臨床表現為頭身困重,關節疼痛并屈伸不利,無汗,神疲畏寒,或面浮身腫,腰以下尤甚,胃脘疼痛,大便多溏,或下利白多赤少,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潤,脈濡弱。所以患者會有濕氣重、排便稀的情況,需要根據病因治療,如痢疾患者可用葛根芩連丸、香連丸等治療。
2、脾虛濕困證:
脾虛濕困證是指脾氣虛弱,濕濁內停,以食少,腹脹,便溏,身體困重,或有微腫,舌淡胖,苔白潤或膩,脈濡緩等為常見癥的證候。患者會有濕氣重、排便稀的情況,多見于泄瀉、霍亂等疾病。治療上需對因治療,如泄瀉患者可以使用平胃散,霍亂患者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不換金正氣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