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腎小球腎炎,簡稱膜性腎病,是一種以腎小球基底膜上皮細胞下免疫復合物沉積為特點的腎小球疾病。該病是成人腎病綜合征的主要原因,臨床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度水腫、高脂血癥等癥狀。
1、發病機制
膜性腎病的發病機制復雜,多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免疫復合物在腎小球基底膜沉積,引發炎癥反應,進而導致腎小球損傷。此外,環境因素、遺傳易感性及感染等也可能誘發或加重膜性腎病。
2、診斷方法
診斷膜性腎病需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腎活檢。腎活檢是確診的金標準,通過光鏡、電鏡檢查可以觀察到基底膜的典型病變。
3、治療方案
治療膜性腎病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包括:
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環孢素等,用于抑制免疫反應,減輕腎臟炎癥。
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控制病情。
4、預后與生活調理
膜性腎病的預后因個體差異而異,部分患者可自發緩解,但也可能反復發作?;颊咝枳⒁獾望}飲食,避免過度勞累,預防感染,并定期隨訪監測腎功能。
膜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種復雜的腎小球疾病,需要綜合治療和患者的積極參與和調理。通過合理的治療方案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