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心內膜炎一般是嚴重的。
細菌性心內膜炎多見于有先天性心臟病或后天性心臟病,心內膜是心臟的最里層,包括心臟的瓣膜和心房和心室壁。當細菌進入血液后,隨血液周游全身各個器官。當流經心臟時,因心房及心室壁光滑,不可能落腳停留。但當瓣膜有炎癥或損傷時,細菌可以停留下來,在此生長繁殖,并引起瓣膜發炎。另外,當有房間隔缺損或室間隔缺損時,血流經過缺損時形成旋渦,細菌也可在缺損處停留而引起炎癥。臨床上常表現為發熱、頭痛、胸悶、氣短、食欲不振等。當瓣膜和缺損處發生炎變時,可形成贅生物,成為栓子,脫落時隨血液流動而栓塞在某些器官,如腦栓塞等,一般會有生命危險。一般可通過使用藥物如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等進行抗菌消炎處理。嚴重者可通過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