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即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多種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術后可能出現的肝排異反應,其危險性因個體差異及排異發生的時間與程度而異。
肝排異反應若發生較早且癥狀嚴重,如術后3個月內出現急性肝功能衰竭,則危險性高。此時,患者可能表現為黃疸、轉氨酶顯著升高等癥狀,需及時使用抗排異及保肝藥物治療。
若排異反應發生在術后3-6個月,且癥狀較為輕微,通常較易控制,危險性相對較低。這類慢性排異反應對患者身體影響較小,但仍需定期監測。
在治療肝排異時,醫生可能會考慮使用環孢素、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劑來減少排斥反應,同時配合營養支持治療以維持患者身體狀況。當傳統治療無效且出現嚴重肝功能衰竭時,肝臟移植可能成為挽救生命的選擇。
此外,患者術后的自我管理與調養也至關重要。應臥床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應以營養均衡為主,攝入足夠的優質蛋白和維生素。
綜上所述,骨髓移植后的肝排異反應危險性因情況而異。患者應密切關注身體狀況,定期接受檢查,并遵醫囑進行科學治療與管理。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以確保移植效果及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