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性高血壓即由腎臟疾病引發的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其發病機制復雜主要包括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水鈉潴留以及腎血管阻力增加等因素。
1、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在腎性高血壓的發病中起到關鍵作用。當腎臟受損時腎素釋放增多,進而促進血管緊張素原轉化為血管緊張素,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臨床上針對這一機制,常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或者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如氯沙坦、纈沙坦,來降低血壓。
2、腎臟疾病可能導致水鈉排泄障礙,出現水鈉潴留,從而增加血容量,引起血壓升高。利尿劑,如呋塞米、氫氯噻嗪,可通過促進水鈉排出,有效降低血壓。
3、腎血管阻力增加也是腎性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原因,腎臟疾病可能導致腎血管狹窄或硬化,增加血流阻力,進而升高血壓。鈣通道阻滯劑,如尼群地平、硝苯地平,可通過擴張血管,減少血流阻力來降低血壓。
4、慢性腎臟病引起的貧血,可通過刺激腎臟產生更多的腎素,進一步加劇高血壓。
5、腎功能不全時一些內分泌激素如甲狀旁腺激素的異常分泌,也可能導致血壓升高。
綜上所述,腎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是多方面的,治療時需綜合考慮,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