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顱內出血多見于胎齡32周以下的早產兒,胎兒的腦室周圍室管膜下的顆粒層,都留存有胚胎生發基質,這是一個沒有成熟的毛細血管網,其血管壁僅有一層內皮細胞,所以缺少膠原和彈力纖維的支撐。當動脈壓突然增高時,就會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從而引起室管膜下出血;出血向內可引起腦室內出血;血管外滲可擴散至腦室周圍的白質。胚胎生發基質血管內皮細胞富含線粒體,其耗氧量很大,且對缺氧及酸中毒敏感,容易壞死、崩解,從而造成胎兒顱內出血。
早產兒顱內出血
概述:
臨床表現:
1、患兒可出現顱高壓征:多表現為前囟隆起,血壓增高,抽搐、角弓反張,腦性尖叫;
2、患兒可出現呼吸節律不規則或暫停,增快或減慢的癥狀;
3、患兒可出現神志的改變:通常表現為激惹、嗜睡、昏迷或激惹與抑制交替出現;
4、患兒出現眼征:患兒出現凝視、斜視、眼球震顫等癥狀;
5、患兒的瞳孔不等大或對光反應消失;
6、患兒的原始反射減弱或消失;
7、患兒的腦脊液呈淺黃色,且在鏡下可見皺縮紅細胞;
8、也有的患兒可表現為不明原因的低體溫、貧血、黃疸、頻繁呼吸暫停等癥狀。
治療:
1、一般治療:保持患兒的安靜,盡量避免搬動,減少對患兒進行刺激性的操作。維持患兒的正常血壓及體溫,注意其體液的平衡,保證患兒足量的熱量供給,糾正其酸中毒的癥狀。
2、止血:可選擇使用新鮮冷凍血漿、維生素K1、酚磺乙胺等。
3、對癥治療:對于有驚厥癥狀的患兒,可使用苯巴比妥鈉及地西泮來控制其驚厥;對于有顱壓增高癥狀的患兒,可使用呋塞米來治療。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嬰兒顱內出血的癥狀新生兒顱內出血,最主要的還是神經系統的表現,包括出現的嘔吐、嗜睡,包括出現煩躁。還有一些生化指標的改變,比如說血小板的降低、血色素降低。另外可以通過影像學診斷,可以看到顱內局灶的出血,或者是CT可以看到明顯的出血部位,這些都可以讓我們觀察到,新生兒顱內出血出現的一些變化。但是他跟正常的成人不一樣的是,他不會表達,所以需要通過臨床的癥狀,去觀察來認識。01:05
-
顱內出血手術后遺癥顱內出血是否能夠手術,他的相關的禁忌,主要是患者自身的因素,例如出血量特別大,患者已經出現雙側瞳孔散大,生命體征不穩定,或者患者長期口服抗凝藥,凝血功能極差,以及患者有嚴重的肝臟疾病、腎臟疾病等,這些疾病常常會造成患者手術困難。腦出血手術之后的后遺癥,主要是腦出血本身對腦組織造成影響,而出現一系列的癥狀,主要包括偏癱、失語、昏迷、長期的植物生存,肺部的感染、泌尿系感染等,一系列的并發癥和后遺癥。而這些并發癥和后遺癥的出現,主要與患者自身的腦出血造成的,神經結構的破壞有關系,而并不一定是手術相關的并發癥和后遺癥。01:22
-
早產兒顱內出血對于胎齡32周以下的早產兒,在他們的腦室周圍的室管膜下,以及小腦軟腦膜下的顆粒層,均存留有胚胎生發機制,這些結構導致早產兒容易出現顱內出血。最為常見的顱內出血部位就是腦室周圍以及腦室內出血,它是早產兒顱內出血中常見的一種類型,主要見于胎齡小于32周,出生體重低于1500克的早產兒。而且胎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它是引起早產兒死亡和傷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由于產前的皮質類固醇和出生后表面活性物質的應用,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的發病率已經明顯降低,大約有2%到3%的足月兒可以發生腦出血,其中有一半的出血來自于室管膜下的胚胎生發機制,其余則源于脈絡叢,根據顱內出血部位可以分為分為一到四級別。語音時長 1:37”
-
早產兒顱內出血的原因對于胎齡32周以下的早產兒,在腦室周圍的試管膜下以及小腦軟腦膜下的顆粒層,均留存胚胎生發機制,該組織是一個未成熟的毛細血管網,其血管壁僅有一層內皮細胞,缺少膠原和彈力纖維支撐。當動脈壓突然升高時,可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引起試管膜下出血,出血向內可穿破試管膜進入腦室內引起腦室內出血,血液外滲可擴散至腦室周圍的白質,胚胎生發機制血管壁內皮細胞富含線粒體耗氧量大,對缺氧十分敏感,易引起血管壁破壞出血,此處小靜脈系統呈u字形走向,匯于Galen靜脈,由于這種特殊走向,容易發生血流動力學的變化而致出血以及出血性腦梗死。對于胎齡32周以后胚胎生發機制逐步退化,形成神經膠質細胞,構成生后腦白質的基礎。語音時長 1:48”
-
早產兒顱內出血嚴重嗎病情分析:早產兒顱內出血的嚴重程度要根據出血量而定。如果出血數量比較大,是很危險的。如果出血量不大,只要經過積極治療,會有痊愈的可能。意見建議:早產兒出現顱內出血,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兒科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積極配合醫生來進行治療。早產兒顱內出血有可能會引起后遺癥。
-
早產兒顱內出血正常嗎病情分析:孩子顱內出血屬于不正常的現象,而且屬于比較危險的情況,最好到醫院做一下顱腦CT,判斷顱內出血的嚴重程度,如果出血比較多,壓迫了顱內神經或者血管,需要及時手術處理。意見建議:建議患病期間密切關注孩子精神狀態和體溫,遵醫囑進行系統的營養神經治療。如果出血比較嚴重,需要手術治療以后進行系統的高壓氧治療,保證孩子營養全面均衡。
-
早產兒顱內出血早產兒顱內出血是一種常見且嚴重的病癥,其治療策略涉及止血、降低顱內壓、神經保護、對癥支持及預防并發癥等多個方面。本文將深入探討此病癥的成因、診斷方法及綜合治療方案。一、病因分析早產兒顱內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腦血管脆弱、血壓波動、凝血障礙以及圍
-
早產兒顱內出血對于胎齡32周以下的早產兒,在他們的腦室周圍的室管膜下,以及小腦軟腦膜下的顆粒層,均存留有胚胎生發機制,這些結構導致早產兒容易出現顱內出血。最為常見的顱內出血部位就是腦室周圍以及腦室內出血,它是早產兒顱內出血中常見的一種類型,主要見于胎齡小于32周,出生體重低于1500克的早產兒。而且胎齡越小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