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在中醫(yī)中稱之為“不寐”,是以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下降、睡眠時間減少、記憶力、注意力下降等為主要表現。失眠的辨證分型可以分為很多種,包括痰熱擾心、肝郁化火、心脾兩虛、心虛膽怯、心腎不交等。
失眠的中醫(yī)辨證及治療
概述:
不同證型的治療:
1、對于痰熱擾心導致的失眠,治療上應以清熱化痰、鎮(zhèn)驚為主,例如健腦丸配合牛黃清心丸服用。
2、對于肝郁化火導致的失眠,治療上應以疏肝瀉火、安神為主,例如健腦丸配合龍膽瀉肝丸服用。
3、對于心脾兩虛導致的失眠應以養(yǎng)血安神為主,可以服用健腦丸,具有補腎、養(yǎng)血安神的作用。
4、對于心腎不交導致的失眠,應以滋陰補腎、降火安神為主,例如健腦丸配合知柏地黃丸服用。
5、對于心膽氣虛導致的失眠,治療上應以補氣、養(yǎng)血、安神為主,可以單獨服用健腦丸治療。
注意事項:
失眠的患者除了服用藥物以外,在平時生活中也要注意飲食上不要長時間食用辛辣等上火的食物,避免進食酒、濃茶、咖啡等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日常飲食要清淡,不要餓著肚子睡覺也不要吃得太飽,睡前不要喝太多水,夜間起夜也是會影響睡眠質量的。注意調節(jié)情緒,舒緩心情,避免因過度緊張、焦慮等引起失眠。此外,還要注意不要勞累,以免影響夜間的休息。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中醫(yī)如何辨證治療耳鳴第一、補腎填精法,中醫(yī)認為耳和腎關系密切,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腦,開竅于耳,腎精不足就會耳竅失養(yǎng),輕則耳鳴,重則聽力下降,甚至引起耳聾、失聰的情況。此外還會伴有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性欲減退、舌淡白、脈沉細無力的癥狀。第二、清熱化痰法,這類患者一般是突發(fā)耳鳴,同時伴有形體肥胖、頭昏或者是痰多而黏、舌邊紅、苔黃膩、脈弦滑。第三、活血化瘀法,中醫(yī)認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如果瘀阻二竅以后會形成氣血流行不暢,會導致耳竅失養(yǎng)的情況,患者會出現像針扎樣的頭痛,而且部位固定、舌質紫暗。01:30
-
失眠的中醫(yī)治療失眠的治療方法其實包括的很多方面,其中中醫(yī)的治療方法,也是治療失眠的非常重要的方法。當然中醫(yī)講陰陽的平衡,講到的是白天屬于陽,夜間屬于陰,前半夜屬于陰中之陽,后半夜屬于陰中之陰,這個陰陽平衡的學說,其實是中醫(yī)理解睡眠的一個重要的理論之一。對于中醫(yī)解決失眠的問題,其實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說一些中醫(yī)的按摩的方法,中醫(yī)的針灸的方法,以及中草藥的一些方法,都可以對一些失眠病人,產生一些非常積極的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對于病人應用中醫(yī)的方法進行治療,首先要進行辨證論治,要通過一些特殊的一些手段來評估他的失眠的一些類型,以及他引起失眠的一種特殊的一種表現,根據這些不同的表現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中醫(yī)的方法也比較溫和,治理方法也需要持續(xù)的時間,可能具體的病人,需要醫(yī)生來進行具體的評估,辨證論治,來制定一些治療的方法。中醫(yī)中,比如飲食療法,其實也是中醫(yī)的療法的一個表現,比如酸棗仁,如果用酸棗仁來進行治療,喝酸棗仁湯,用酸棗仁來煮水喝,對睡眠來說是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的。中醫(yī)還有一些穴位,一些特殊穴位的按摩也會對睡眠產生一些積極的促眠作用。02:45
-
中醫(yī)失眠辨證分型中醫(yī)失眠辨證分型:1.肝郁化火癥狀:不寐,情緒急躁易怒,不思飲食,口渴喜飲,目赤日火,小便黃赤,大便秘結。青紅,苔黃,脈弦而數。證候分析:憂怒傷肝,肝失條達,氣郁化火,上擾心神則不寐;肝氣犯胃則不思飲食;肝郁化測急躁易怒;肝火乘胃,胃熱則口渴喜飲;火熱上擾,故目赤口苦;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數均為熱象。2.痰熱上擾癥狀:不寐,心煩,痰多胸悶,惡食噯氣,吞酸惡心,口苦,頭重目眩。苔膩而黃,脈滑數。證候分析:宿食停滯,積濕成痰,因疾生熱,痰熱上擾則心煩不寐;痰濕壅遏于中,氣機不暢,胃失和降,故見胸悶,惡食噯氣或嘔惡;清陽被蒙,故頭重目眩;苔黃膩,脈滑數為痰熱、宿食內停之證。語音時長 1:29”
-
失眠的中醫(yī)辨證分為幾型中醫(yī)稱失眠為不寐,中醫(yī)辨證施治時,首先要辨受病臟腑之不同。由于受累的臟腑不同,表現的兼證也互有差異,辨證時必須抓住臟腑的病變特點。失眠患者多有不思飲食或食欲減退、口淡無味、飯后腹脹、便溏、面色萎黃、四肢乏力等癥狀,此多屬脾胃病變。若兼見多夢、頭昏、頭痛、健忘等癥,則疾病在心。其次,失眠的臨床表現與其病因和病情的輕重、久暫有關,輕者少眠重者徹夜不眠。輕者可數日即安,重者則可數月不解,甚至延續(xù)時間更長。主要癥狀為入睡困難,如患者雖能入睡,但睡眠中間易醒,醒后不易睡者,多系心脾兩虛。心煩失眠、不易入睡,又有心悸、口舌潰爛、夜半口干者,多系陰虛火旺、入睡后易于驚醒。平時善驚、易怒,常嘆息者,多為心虛膽怯或血虛肝旺。因此臨床上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將失眠分為心脾兩虛型、陰虛火旺型、心腎不交型、肝郁血虛型、心虛膽怯型、痰熱內擾型、胃氣不和型等七型。語音時長 1:51”
-
肺痿的辨證及治療有哪些肺痿的辨證:1,虛熱證:病機肺陰虧虛,虛火內熾,灼津為痰。治法是滋陰清熱,潤肺生津,方藥是麥門冬湯合清燥救肺湯加減。2,虛寒證:病機肺氣虛寒,氣不化津,津反為涎,治法是溫肺益氣,方藥是甘草干姜湯或生姜甘草湯加減。
-
中醫(yī)失眠辨證分型有哪些失眠也稱不寐。辯證分型:1.肝火擾心證,龍膽瀉肝湯加減。2.痰熱擾心證,黃連溫膽湯加減。3.心脾兩虛證,歸脾丸加減。4.心腎不交證,六味地黃丸或黃連阿膠湯加減。5.心膽氣虛證,安神定志丸或酸栆仁湯加減。
-
中風的中醫(yī)辨證分型及治療中風的中醫(yī)辨證分型包括肝陽暴亢、肝火上擾型,風痰瘀血、痹阻脈絡型,痰熱腑實型,氣虛血瘀型,可通過服用中藥進行治療。第一個是肝陽暴亢、肝火上擾型,常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蹇或不語,偏身麻木,眩暈頭痛,面紅目赤,口苦咽干,心煩易怒,尿赤便干,舌質紅或紅絳,舌苔薄黃,脈弦有力等證,可以選擇鎮(zhèn)肝熄風湯
-
中風的中醫(yī)辨證分型及治療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中醫(yī)根據癥狀將其辨證分為多種類型,并采用相應的治療方法。首先是肝陽暴亢、風火上擾型,表現為半身不遂、眩暈頭痛等。治療時,中醫(yī)會采用平肝熄風、清熱瀉火的方法,常用方劑如天麻鉤藤飲,以助平息內風、清降肝火。其次是風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