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動脈瘤指動脈血管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臨近的主動脈組織包裹而形成血腫,多由于創傷所致,假性動脈瘤是心血管病介入治療中常見并發癥之一,為包裹性血腫,與動脈穿刺部位相通,通常表現為有壓痛的波動性包塊,常伴發感染、出血以及局部壓迫、疼痛等癥狀。
假性動脈瘤是血管損傷的并發癥,因火器傷、刺傷、醫源性損傷等致動脈壁全層破裂出血,醫源性假性動脈瘤作為心導管介入性檢查和治療操作后的血管并發癥,假性動脈瘤為存在于血管外的空腔,內部有血液流動,經通道與動脈相連,脈沖多普勒可見其特征性的血流往復征,出現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高齡、收縮壓增高、女性,應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股動脈解剖異常,急于介入操作有關的一些危險因素。
隨著介入手術的數量不斷增加,介入器材和介入操作的多樣化和復雜性,以及高效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的應用,使得假性動脈瘤的發生有所增加,未處理的假性動脈瘤可能會出現血管破裂、血栓栓塞、壓迫周圍神經組織、皮膚和皮下組織壞死和顯著失血等不良后果,因此如何及時準確安全的處理醫源性假性動脈瘤是至關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