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心衰是孕婦面臨的嚴重健康威脅,尤其在三個特定時期,風險顯著上升:妊娠期32周到34周、分娩期及產褥期。
在妊娠32周到34周,隨著胎兒的生長,孕婦的血容量達到高峰,心臟負擔加重,容易引發心衰。分娩期,每次宮縮都會導致血液動力學顯著變化,進一步考驗心臟的承受能力。到了產褥期,隨著胎盤娩出,體內激素水平驟降,大量水分回流入血,心臟負擔再次增加,心衰風險隨之上升。
治療妊娠期心衰,需多學科合作搶救。根據孕周、疾病的嚴重程度及母兒情況綜合考慮終止妊娠的時機和方法。
妊娠期心衰的管理還包括定期產檢、合理飲食。孕婦應遵醫囑,按時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同時,保持低鹽、低脂、高蛋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度勞累,有助于降低心衰風險。
面對妊娠期心衰,早期識別、及時干預至關重要。孕婦一旦出現胸悶、心悸、氣短等癥狀,應立即就醫,以確保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