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后排異反應癥狀有發熱、寒顫、食欲減退、肝區不適或疼痛、腹水增加等。
肝移植后排異反應又稱肝移植排斥反應,通常發生在術后第1~6周,也可發生在術后2~3天或6周以后。血液生化可見膽紅素升高、轉氨酶和堿性磷酸酶升高,外周血和移植肝嗜酸性細胞及淋巴細胞增多。大約10%的患者可發展為慢性排斥反應,亦稱膽管消失綜合征、慢性同種移植肝排斥反應。慢性排斥反應幾乎不可逆轉,需要重新肝移植。預防和治療肝移植排斥反應需應用免疫抑制劑,其作用是可抑制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免疫抑制劑包括氫化可的松、強的松等。使用免疫抑制劑后,仍有約60%的患者至少發生一次肝移植后排異反應。盡管如此,肝移植仍然是目前治療各種急性肝衰竭、慢性肝病所致的終末期肝硬化、先天性代謝性疾病、肝臟血管異常性疾病及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等的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