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癥的發病原因一般有妊娠性尿崩癥、中樞性尿崩癥、腎源性尿崩癥,可以通過服用藥物的方法進行治療。
1、妊娠性尿崩癥:
通常在妊娠期出現,在妊娠三個月,胎盤會產生末端氨基肽酶,容易導致精氨酸加壓素缺乏,從而使孕婦出現排尿增多、口渴的癥狀,通常在分娩數周后這種癥狀會逐漸緩解,因此不需要做特殊治療。
2、中樞性尿崩癥:
其發病原因與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系,如果家族中有中樞性尿崩癥病史,受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患者患此種疾病的發病率會相對較高,同時這種疾病還與自身抗體有一定的關系。患病后會導致尿液濃縮出現障礙,因此會出現排尿增多的現象。患病后可以通過腫瘤切除術治療,當解除壓迫后,中樞性尿崩癥的癥狀會得到緩解。
3、腎源性尿崩癥:
其發病原因與加壓素V2受體基因突變有一定的關系,如果長期患有嚴重的低鉀血癥或高鈣血癥,也有可能會引起此種疾病,患病之后會出現大量排尿、飲水量較多、口渴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遵醫囑服用氫氯噻嗪片、呋塞米片、螺內酯片等藥物治療。
患者在治療期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適量的飲水,能夠緩解不適癥狀,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情緒,對疾病恢復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