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主要是由于心臟功能或結構異常,導致心臟收縮和/或舒張功能下降,從而引發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心衰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種心血管疾病長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最終結果。
老年人心衰的形成原因多樣,常見病因包括高血壓、冠心病、擴張型心肌病、心臟瓣膜病等。這些疾病長期損害心臟,最終可能導致心衰的發生。此外,呼吸道感染、情緒波動、不恰當的運動以及容量負荷過大等,都可能成為心衰的誘發因素。
心衰的癥狀主要包括呼吸困難、疲勞和體力下降、液體潴留等。患者可能會感到在日常活動中更容易氣短,甚至休息時也可能出現呼吸急促。由于心臟泵血功能減弱,身體各部位可能因血液淤積而出現水腫,尤其是下肢。同時,患者還可能伴有咳嗽、嗓子痛以及心悸等不適。
在治療方面,心衰的管理需要綜合考慮病因治療、生活方式的調整、藥物治療以及非藥物治療等多個方面。常用的藥物包括利尿劑以減輕心臟負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β受體阻滯劑以改善心臟功能和預后,以及正性肌力藥物以增強心肌收縮力。然而,具體的治療方案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由醫生制定。
心衰通常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都有顯著影響。因此,老年人應定期進行心血管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并控制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對于已經診斷為心衰的患者,更應遵醫囑規范治療,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活質量和預后。如有疑慮或癥狀加重,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