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表現有發熱、頭痛、腰痛、眼眶痛、出血、畏寒等,部分患者還可能會出現血壓下降、尿量減少等臨床表現。
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感染導致的,病毒在體內大量繁殖會影響體溫調節中樞,使患者出現發熱,還會引發全身中毒癥狀,出現頭痛、腰痛以及眼眶痛等癥狀,甚至會使毛細血管發生損傷而引起出血,若體溫持續升高,也會引起畏寒。發病后4~6天,部分患者會因為體內血管擴張而出現血壓下降,部分患者也會因為水電解質紊亂而出現尿量減少。
患有流行性出血熱的患者需要及時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醋酸潑尼松片、甲潑尼龍片、地塞米松片等藥物治療,能夠起到抗炎的作用。如果體溫持續升高,甚至超過38.5℃,還可以遵從醫囑選擇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阿司匹林泡騰片等藥物治療,能夠幫助體溫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