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作為中醫傳統療法之一,通過艾葉制成的艾條、艾柱燃燒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特定穴位,以調整人體的生理病理狀況,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在艾灸療法中常用穴位的選擇十分關鍵,它們包括但不限于天突、膻中、中脘、關元等。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窩中央,對于緩解咳嗽、氣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有良好效果。膻中穴位于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艾灸此穴能夠舒緩胸悶、心悸等癥狀。
中脘穴在肚臍上四寸,是調理消化系統的要穴,對于胃痛、胃脹、消化不良有顯著療效。關元穴在臍下三寸處,是人體元氣的聚集之地,艾灸此穴可溫補腎陽,提升身體的整體機能。
除上述穴位外,還有許多其他常用穴位,如氣海等,各自具有不同的功效。在實際應用中,艾灸穴位的選擇應根據個人體質和具體病情來定,且往往需要多個穴位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艾灸雖好,但并非人人適用。孕婦、高熱患者、皮膚破損處等應禁用或慎用艾灸。此外,艾灸時務必保持室內通風,避免煙霧過濃導致呼吸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