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
一、感染性休克是外科多見和治療比較困難的一類休克。可以激發(fā)釋放內毒素的革蘭氏陰性桿菌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膽道感染、絞窄性腸梗阻以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稱之為內毒素性休克。
二、內毒素與體力的補體,抗體和其它成份結合后可刺激交感神經,引起血管痙攣,并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同時內毒素可以促使組胺基肽前列腺素,溶酶體酶等炎癥介質組織釋放,引起全身的炎癥反應,結果導致了循環(huán)障礙代謝紊亂及器官功能不全等。然而,在確診為感染性休克的病人中,可能未見明顯的感染病灶,但具有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
三、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動力學有高動力型和低動力型兩種。前者外周血管擴張阻力降低,一氧化碳正常或增高,有血流分布異常和動靜脈短路開放增加,細胞代謝障礙和能量生成不足。病人的皮膚,比較溫暖干燥,又稱暖休克。低動力型,外周血管收縮循環(huán)阻滯大量的毛細血管滲出,導致血容量和一氧化碳減少,病人的皮膚濕冷,又稱冷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