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內膜炎有損害血管、腎臟、免疫、神經等系統的危害,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微生物經血液循環感染心臟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通過血液循環,從其它感染部位遷移至心臟引起感染所致,患者多存在心臟的器質性疾病,患病后一般表現為發熱、貧血、肌肉酸痛、食欲差等癥狀,有心臟瓣膜病史、風濕性心臟病史、感染性心內膜炎病史的患者,出現發熱、寒顫或免疫學表現,如果不及時治療,可造成心血管、腎臟、免疫、神經等系統損害,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感染性心內膜炎以抗感染治療為主,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注射用阿莫西林鈉、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等藥物治療,如果患者存在心力衰竭、感染無法控制以及預防栓塞事件時,應考慮進行手術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采用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手術方式。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死率約為30%左右,少部分患者治療后可能復發,需警惕再次出現的發熱、寒顫或其它感染征象,如果有復發征象,一定要及時就診,以免造成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