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接診了一位45歲的患者,他因反復發熱、咳嗽及全身乏力前來就診,初步血液檢查結果顯示其白細胞計數顯著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細胞占比大幅增加。面對患者對檢驗結果的疑惑與擔憂,我決定向他詳細解釋中性粒細胞的性質及其在人體內的重要作用,幫助他理解這些異常指標可能意味著什么,以及后續診療的方向。
中性粒細胞是什么呢,接下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細胞,在骨髓中分化發育后,進入血液或組織。它具有多種形態,包括桿狀、分葉狀等。中性粒細胞在人體中數量最多,占白細胞總數的50%~70%,是機體天然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趨化、吞噬和殺菌等作用。
中性粒細胞在人體中的作用是什么呢,下面我向大家分享一下:
1、抵御外來病原體:中性粒細胞是身體抵御細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線。當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進入體內時,中性粒細胞能夠迅速識別并趨化至感染部位,發揮強大的吞噬作用。
2、調節免疫反應:中性粒細胞通過與其他免疫細胞的相互作用,共同調節免疫反應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它們可以釋放化學信號,引導其他免疫細胞到達感染部位,或者通過減少炎癥來防止過度免疫反應對身體造成損害。
此外為了保持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功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1、均衡飲食:每日攝入足夠的維生素C,男性90毫克,女性75毫克,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蔬,如柑橘、草莓、綠葉蔬菜。每日攝入足夠鋅,成年男性11毫克,成年女性8毫克,食用富含鋅的食物,如牛肉、海鮮、堅果等。這些都是中性粒細胞生成與功能所必需的營養素。
2、及時就醫:出現發熱、咳嗽、乏力、食欲減退等疑似感染癥狀后24小時之內,應及時就醫。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出現不適時記錄癥狀、持續時間及可能誘因,及時預約醫生進行檢查。
中性粒細胞的多重功能共同維護著人體的健康狀態。當中性粒細胞數量或功能出現異常時,可能導致感染風險增加、傷口愈合延遲或免疫系統疾病等問題,因此,保持中性粒細胞的正常功能對于維護身體健康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