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腹股溝直疝和斜疝最主要的區別是疝囊突出的部位不同,斜疝是由腹股溝管突出,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因此斜疝可以進入陰囊,而直疝很少進入陰囊。當將疝塊回納后,壓住內環口,直疝的疝塊仍然可以突出,而斜疝則不會再突出。從外形上來看,直疝和斜疝區別不大,斜疝的疝塊呈橢圓形或梨形,有蒂,直疝是半球形,基地較寬。疝囊頸與腹壁下動脈的關系也不同,直疝的疝囊頸位于腹壁下動脈的內側,斜疝的疝囊頸位于外側,這也是因為疝囊突出位置不同引起的。就發病人群來講,兒童和青壯年多好發斜疝,直疝多見于老年人,且斜疝的崁頓機會較直疝來講更大。
病因:腹股溝疝的發病分先天和后天原因。先天原因主要是在胚胎早期,鞘突下端除了成為睪丸固有鞘膜的部分不閉鎖或者閉鎖不完全,成為了先天性斜疝的疝囊。由于右側睪丸下降比左側晚,鞘突閉鎖也較遲,因此在先天性斜疝中,右側較多見。再有就是后天腹壁薄弱或者缺損,尤其是腹橫筋膜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當腹內壓過高時,腹腔的內容物可以通過這些薄弱處突出,形成了疝。
治療建議:除了1歲以下的兒童,年老體弱不能耐受手術或者存在嚴重手術禁忌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均建議行手術治療,行疝修補術。防止出現疝的崁頓甚至絞窄,危及生命。當出現絞窄疝時,說明疝內容物已經出現了壞死,如不及時處理,很可能引起嚴重的感染癥狀,甚至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