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治療原則在于早期識別、及時干預,以穩定生命體征,控制感染源,恢復組織灌注,并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礙。
感染性休克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治療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快速液體復蘇
感染性休克常伴隨血容量不足,因此,迅速進行液體復蘇是關鍵。通過靜脈給予等滲晶體液或膠體液,以恢復有效循環血量,維持血壓穩定。
2、控制感染
及時確定并控制感染源是根本措施。根據臨床情況選擇適當的抗生素,如頭孢菌素、青霉素類或氟喹諾酮類等,以迅速控制感染進程。
3、應用血管活性藥物
在充分容量復蘇的前提下,若血壓仍不穩定,可考慮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以增強心肌收縮力和升高血壓。
4、糾正酸中毒
感染性休克可能導致代謝性酸中毒,需要根據血氣分析結果,適當給予堿性藥物,如碳酸氫鈉,以糾正酸堿平衡紊亂。
5、支持治療與監護
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心率、血壓、呼吸等。同時,給予必要的營養支持和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如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等。
綜上所述,感染性休克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液體復蘇、控制感染、藥物支持及細致的監護等多方面因素,以確保患者能夠平穩度過危險期,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