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蹲下疼但走路不疼痛考慮是過度勞累、缺鈣、膝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原因所引起的。可以通過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等方法改善。
1、過度勞累:
如果平時工作過度勞累,或者是進行高強度的運動鍛煉,關節長期負重就容易導致過度勞損,蹲下時會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行走時疼痛感會減輕。此時可以通過多休息、局部熱敷以及按摩的方式改善,有助于身體恢復。
2、缺鈣:
本病主要是由鈣元素攝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有關,患病后容易導致骨密度下降,引起關節疼痛,尤其是下蹲時疼痛會比較明顯。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碳酸鈣D3片、乳酸鈣片等藥物治療。
3、膝關節炎:
該病是以膝關節軟骨退變和骨質增生為特征的疾病,患病后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以及活動受限等,疼痛感會有所加重。此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阿莫西林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頭孢克肟膠囊等藥物治療。
4、類風濕關節炎:
該病是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癥狀的自身免疫疾病,患病后會引起關節部位僵硬、腫脹以及疼痛等臨床癥狀,在下蹲時容易刺激關節及周圍組織,加重酸痛等癥狀。此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吲哚美辛片、塞來昔布膠囊等藥物治療。
5、痛風:
本病是因血尿酸水平過高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內引起的一種疾病,沉積的結晶容易導致關節內和關節周圍出現疼痛性炎癥發作。如果尿酸結晶沉積在了膝關節部位,就容易引起局部紅腫、熱痛,還可能會導致關節變形,引起無法下蹲或下蹲時疼痛加重等癥狀。可以在醫生操作下通過手術的方式剔除痛風石,或對變形關節進行矯形等手術治療。同時還需要遵醫囑服用苯溴馬隆片、非布司他片以及別嘌醇片等藥物緩解。
當身體出現不適癥狀后,建議及時就醫。平時需要做好膝蓋部位的保暖工作,及時根據天氣變化增加衣物,避免洗冷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