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具有藥物、心理、物理等療法。
1、藥物療法:強迫癥的病因與腦內多種神經遞質失衡有關,一般多為5-羥色胺功能紊亂所致。目前所用的抗強迫癥藥物大多為抗抑郁藥物,其作用機制就是通過調節腦內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功能,從而進行強迫癥的治療。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是目前治療強迫癥的一線治療藥物,常用的臨床藥物主要包括舍曲林、帕羅西汀、氟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這幾種。
2、心理療法:心理療法結合藥物療法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治療強迫癥的手段,心理療法的種類較多,目前常用的是精神動力學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及森田療法等。認知行為治療是目前相對來說有效的一種心理療法,主要包括思維阻斷法及暴露反應預防,思維阻斷法是在患者出現強迫思維時通過各種方法進行阻斷,暴露反應預防則是要鼓勵患者在面對可能引起強迫思維的情景下控制自己不要產生強迫行為。
3、物理療法:對藥物療法或心理療法無效的患者可以采取改良電休克及經顱磁刺激等物理療法,這種方法療法需要有專業設備執行,應該到精神專科醫院進行治療。
強迫癥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完善,強迫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聽從醫生的建議,放松心態,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