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坐診時,我接診了一位患者,因為頭痛頭脹,又不知道自己是患有什么感冒而來就診,最常見的無非就是外感風寒和外感風熱是兩種常見的感冒類型,由于這兩種感冒類型有些相似,那么如何區分呢?借此機會我和大家分享幾個區分的方法。
發病機理:外感風寒多因寒冷環境、身體受涼引起,表現為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等。而外感風熱則多因體內有熱,再感受外界風熱邪氣所致,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等。
舌象和脈象:外感風寒時,舌苔多白厚,脈象浮緊。而外感風熱時,舌苔薄黃,脈象浮數。這兩種脈象和舌象的不同,為中醫診斷提供了重要依據。
治療方法:對于外感風寒,中醫通常采用辛溫解表的方法,如用麻黃、桂枝等藥材。而對于外感風熱,則采用辛涼解表的方法,如用桑葉、菊花等藥材。
無論是外感風寒還是外感風熱,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還要積極尋找日常調理的方法。
風寒感冒:多飲溫開水,每日至少2000ml,分多次飲用。保持室內溫暖,室內溫度保持在22~26℃,避免再次受涼。
風熱感冒:多飲菊花、金銀花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以在每天的早上、中午通風2次,每次通風的時間在15~30分鐘以上。
了解外感風寒與外感風熱的區別,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也能在就醫時更準確地向醫生描述自己的癥狀,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在感冒季節,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避免受涼或受熱,是預防這兩種感冒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