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膜炎一般不是先天性的,心內膜炎通常是因為病原體感染導致的,比如細菌、真菌、病毒等,也有可能是心瓣膜異常的原因。
心內膜炎是指微生物造成心臟內膜表面感染出現炎癥,通常是由于細菌、真菌或病毒等,經血流直接侵襲心內膜而引發的炎癥,患病以后會感染到心臟瓣膜、心室壁內膜、鄰近大動脈內膜,而且會伴有贅生物形成,其中瓣膜是最為受累的部位,心內膜炎一般不是先天性的,和先天因素一般沒有直接的關系。心內膜炎一般好發于有心臟病史、抵抗力低下的人群,而且青少年患者占多數,20~39歲年齡段最為常見。發病以后會導致患者出現發熱的現象,同時還會伴有心臟雜音、身體畏寒,而且有70%~90%的患者容易出現全身乏力、貧血、食欲不振、惡心、頭痛、全身軟弱的癥狀,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引起腦栓塞,可能會導致患者偏癱、失語、昏迷。患病以后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心臟瓣膜替換術、心臟瓣膜修補術的方式進行治療。
患有心內膜炎以后一定要及時配合醫生進行治療,越早治療恢復的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