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陰虛為兩種不同的病證,濕熱癥狀多為頭身困重、發熱、肢體倦怠等。陰虛癥狀多為形體消瘦、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等。患者可根據自身癥狀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口服藥物進行調理。
1、濕熱:
濕熱通常是濕熱證,指濕與熱蘊結在體內,臟腑經絡運行受阻,形成全身濕熱癥狀的病理變化。多與感受外邪、飲食不節、脾胃失健、情志因素等有關。患者通常會有發熱、肢體倦怠、惡心干嘔、厭食、口苦口粘、口渴、皮膚瘙癢、濕疹、大便瀉利、小便短赤等全身癥狀。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龍膽瀉肝丸、甘露消毒丸等藥物進行調理。
2、陰虛:
陰虛通常是指陰液虧損,其潛降、寧靜、滋潤、成形和制約陽熱的功能減退,導致出現燥、熱、升、動和化氣太過等陽氣相對偏亢的虛熱癥候。患者通常會有面頰潮紅、咽干、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心悸、失眠、形體消瘦、聲音嘶啞、頭暈、頭痛、眼干怕光、小便短黃等癥狀。陰虛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天王補心丹、養陰清肺丸等藥物進行調理。
患者在出現濕熱陰虛癥狀時,應去往正規醫院就診,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