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腸病在臨床上是指炎癥性腸病,并沒有炎癥性腸病最常見的營養狀況這種說法,炎癥性腸炎患者的營養狀況通常是營養良好、營養適中、營養不良。
1、營養良好:炎癥性腸病屬于慢性腸道炎性疾病,如果患病以后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通常能夠控制病情發展,日常生活中保證營養攝入充足,一般能夠維持身體的正常營養需求,維持正常代謝。
2、營養適中:如果病情較嚴重,患病后出現了排便次數增多的情況,可能會影響腸道對營養的吸收,及時治療一般能夠改善癥狀。雖然營養吸收會有所減少,但是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影響。
3、營養不良:若患病后沒有及時治療,病情持續發展可能會引起嚴重腹瀉、黏液膿血便、食欲下降等癥狀,還會因為營養攝入不足以及流失過多而出現營養不良,一般會表現為消瘦、體重下降、貧血等。
除了以上營養狀況外,一般再無其他。患者需要及時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柳氮磺吡啶腸溶片、美沙拉嗪腸溶片、醋酸潑尼松片等藥物治療,能夠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