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是指血管內的血液在某一局部凝固形成血凝塊,其形成的條件包括心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血液凝固性增加等。
1、心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
心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見的原因,多見于風濕性和感染性心內膜炎、嚴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潰瘍、創傷性或炎癥性的動、靜脈損傷部位等,此外,缺氧、休克、敗血癥和細菌內毒素等可引起全身廣泛的內皮損傷,激活凝血過程,造成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在全身微循環內出現血栓形成。
2、血液凝固性增加:
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活性降低,導致血液的高凝狀態,如患者患有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胃癌等,或者出現嚴重創傷、大面積燒傷、高脂血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吸煙和肥胖癥等,都可能會導致患者血液凝固性增加,進而出現血栓形成。
如果患者出現血栓形成的情況,建議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華法林等藥物進行治療,必要時也可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