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一個癥狀,對于兒童發熱的很多問題,許多家長還不是很清楚,經常是孩子剛發熱不到1小時,就半夜帶來看急診。而且只要孩子體溫不退,一天能來3次醫院,各個班的大夫都看一遍。
真的有必要這么著急、這么頻繁來醫院嗎?為了回答清楚這個問題,就和大家一起談談孩子發熱的這么幾個關鍵問題。
孩子體溫多高是發熱?
孩子是否發熱需要測量體溫,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體溫計有4種類型,分別是:玻璃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耳氏體溫計、紅外線測溫儀,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接觸過,具體選用哪種溫度計要根據孩子配合程度和家庭具體情況而定。
玻璃水銀體溫計是我們國內最常見且便宜的體溫計,但由于容易斷裂并發生水銀泄露的危險,現在不主張用于3歲以下兒童;
電子體溫計測量準確且快速,在發達國家已廣泛使用,是較為理想的體溫測量儀;
紅外耳式體溫計和紅外測溫儀測量時間短且舒適,適合于兒童,但相對較貴。目前使用逐漸增多,但其測量準確性受影響因素較多,容易引起測量偏差,需要反復多次測量,一般認為紅外測溫可能高于腋溫0.5℃。
無論選擇哪種體溫計進行測量,都需要在合適的時機下進行測量。
環境溫度不能太高或太低;還在要在安靜狀態下測量,哭鬧、餐后或奶后、運動后立刻測體溫容易偏高;穿衣過多測得的體溫也容易偏高,測量腋下溫度要保持腋窩干燥,測量時間一般在5分鐘,不能過長或過短。
一般而言,人體的正常體溫是腋溫36.2℃~37.3℃,人的體溫一天內會用波動,但波動范圍不會超過1℃。
體溫升高超出1天內正常體溫波動的上限就認為是發熱,也可認為是腋溫大于37.3 ℃即是發熱,低于38℃是低熱,超過39℃是高熱,發熱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并不完全相關。
通常我們說的發熱是指1周之內的急性發熱,需要和大家說的是發熱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癥狀,我們不是去治療發熱,而是去治療引起發熱的疾病。
孩子為啥會發熱?
要想知道孩子為啥會發熱,需要先來看看人體是如何維持正常體溫的。在我們的大腦中存在一個叫做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它控制著人體的溫度。正常情況下,它會設定正常的體溫調定點,讓人體的產熱和散熱保持平衡,從而維持正常的體溫。
當環境中的細菌、病毒或支原體進入孩子們體內后,它們會釋放一些致熱源,導致下丘腦把體溫調定點上移,導致身體通過收縮骨骼肌引起產熱增加。
孩子們會表現出寒戰,皮膚血管收縮引起散熱減少,皮膚血管收縮孩子們會出現手足心冰涼,產熱增加,散熱減少,勢必會讓孩子出現體溫升高,表現為發熱。
由于孩子們寒戰、手足心冰涼表現出全身發冷的感覺,但實際他的體溫是升高的,呈現一種假冷真熱的現象。此時,要避免給患兒過度保暖。
發熱對孩子有什么危害?
一定都是壞處嗎?
不一定。
一定限度的發熱對孩子們是有利的。它是機體對抗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一種防御表現。T淋巴細胞是人體最重要的殺滅病原微生物的免疫細胞,發熱可以增強T淋巴細胞的功能,有助于增加機體的免疫反應,從而對抗入侵的細菌、病毒或支原體等病原。由此可以看到,體溫小于38.5℃,患兒無明顯不舒服感覺時,無需服用退熱藥物。
當然,體溫升高到一定程度,也會引起孩子們的不舒服感覺,可以導致孩子全身代謝增加,表現為疲乏、無力,高熱還可引起孩子發生驚厥,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抽風,這也是家長最擔心的事情。通常來講,這種驚厥持續時間一般為1-3分鐘,大多可以自行緩解,無需過分緊張。
傳說中發燒把孩子腦子燒壞了的例子,只是因為那些孩子患了腦炎或腦膜炎等病導致的,而不是發熱所導致的。此外,發熱還可引起孩子心率增快、食欲減低、腹脹、腹瀉或便秘。
發熱在家怎么辦?
家長們需要多加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監測體溫的變化趨勢。
觀察有無頭痛嘔吐等表現,要給孩子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
根據孩子需求增減衣物,不要通過捂汗來降低體溫。
保證孩子攝入足夠的液體類食物。
不推薦溫水擦浴,這會讓孩子們感覺不舒服。
不要給孩子們酒精擦浴。
體溫高于38.5℃時,可以給孩子服用退熱藥,常用的藥物有美林和泰諾林。目前不推薦兩個藥交替使用,一般服用退熱藥后可以讓體溫維持正常4-8小時,隨后體溫會再次升高。一般服用退熱藥的間隔為4-6小時。
急性發熱兒童中,絕大多數病因是良性、自限性的病毒感染,自限性的普通病毒感染,發熱3~5天后體溫可自行恢復正常。
因此,通過居家護理和觀察,多數孩子體溫可以自行恢復。家長不必急用來醫院就診。
到底啥時需要去醫院?
當孩子的發熱出現如下情況時,需要來醫院就診,給大家開出三條醫囑:
①當孩子發熱超過3天,或者三月齡以下嬰兒一旦出現發熱要來醫院就診。需要強調一下這里的3天是指的72小時。
②當孩子發熱伴有皮膚顏色改變,或出現皮疹,持續腹痛或反復嘔吐、劇烈的咳嗽或喘息以及其余嚴重癥狀時需要來醫院就診。
③當孩子發熱伴有難以安撫的哭鬧、服用退熱藥體溫正常的間歇期內,孩子精神仍差,活動減少,也需要帶孩子來醫院就診。
希望家長朋友們認真執行以上三條醫囑,當您的孩子發熱但精神狀體良好時,暫先居家觀察,把有限的兒科診區空間和有限的兒科醫生留給更加需要診治的孩子們,這樣也有助于逐步形成一個良好的兒童就醫環境,造福于更多的孩子們。
孩子發熱,什么時候去醫院?家長如何處理!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小兒發熱什么時候到醫院處理關于小孩發熱什么時候到醫院進行處理,因為對于小孩發熱來說,我們前面說過是比較常見的,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媽媽會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孩子有一段時間發熱的情況,所以說作為家屬我們必須得知道在家里是如何處理的,在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然后有些朋友,還有就是媽媽會問到我們,我們什么時候到醫院進行處理呢,其實我們曾經說過,早期建議以家里處理為主,一旦說經過物理降溫,還有就是服用退燒藥以后,孩子體溫雖然降到正常,但是仍有波動反復出現發熱,甚至有些孩子出現高熱驚厥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我們是需要到醫院進行處理的。當然對一些孩子有甲溝炎或者肛周膿腫或者就是臀部等摩擦引起這種濕疹等破損,然后引起的這種發熱這種情況下,也是需要到醫院進行處理的,往往這種情況都是孩子有感染源,經過家里對癥處理是不能夠完全好轉的,基本來說就是達不到去根的效果,所以說這種情況下,我們作為媽媽必須得知道,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處理,然后就是我們平常的發熱,孩子一般來說是經過退燒以后,大概2到3天基本能夠達到正常,所以說,一旦說經過處理2到3天以后仍是有反復發熱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是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的,到醫院,比如我們進行檢查血常規,進一步明確感染的原因,然后根據血常規的結果選擇服用一些藥物,并不是所謂的,我們好多就是說到的,我們直接在家服用一些抗生素就能解決了,其實不是這樣的,這樣往往容易耽誤孩子病情,甚至就會出現濫用抗生素的情況。02:28
-
小孩發熱以后到醫院如何處理關于小孩發熱以后,到醫院如何處理,因為我在前面說過,作為孩子發熱在家里處理,也是一個我們主要的內容,但是往往經過家里處理以后,沒有好轉的情況下,這時候我們需要到醫院進行處理,到醫院我們主要采取全身查體,檢查孩子有沒有具體的感染灶,這是一個主要的方面,然后就是檢查血常規,明確孩子感染的原因,比如白細胞增多,然后可能由于細菌感染引起的,對于一些淋巴細胞可能是由于孩子病毒性引起的發熱,所以說我們會根據具體感染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治療,比如說可以服用一些消炎藥。對于病毒性屬于自限性疾病,我們可以采取對癥處理為主,所以說我們到醫院以后,就會通過正規的治療,然后一步一步,明確孩子具體的感染原因,這樣的話會對孩子選擇恰當的藥物更好一些,然后就是回家以后我們仍須繼續密切觀察孩子的各方面情況,在前面我們說過需要觀察的內容,一定要繼續注意,防止就是由于一方面處理然后忽略一方面,引起孩子的感染持續,甚至加重的情況。01:39
-
孩子頸背部外傷后家長如何處理頸背部外傷常由車禍引起,如果發現孩子頸背部受傷嚴重,家長應該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在等待救援時,要按照首先不要主動搬動嬰兒,至少靜態觀察十秒以上。另外要鼓勵孩子自行活動,看看自己是否能活動,觀察是否出現了功能障礙。如果是需要搬動時,一定要固定好頸、背部,以免出現更大的損失。再就是提醒家長,出行時一定要將孩子放置在安全座椅內,千萬,不要抱著孩子坐車。另外要使用兒童鎖,防止孩子不慎打開車門。語音時長 1:15”
-
懷孕什么時候去醫院檢查合適正常情況下,從末次月經算起來,第一次產檢應該在40到50天左右進行,如果過早地進行產檢,有可能通過B超看不到孕囊。如果過早地產檢,有可能發現孕囊有問題的時間比較短,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但是,對于某些比較特殊的孕婦,產檢的時間應該適當地提前,例如,既往有過宮外孕或者疤痕妊娠的孕婦,如果再次懷孕的情況下,一定要提前產檢。一般在懷孕35天的時候就要產檢,因為這些人有可能再次發生宮外孕或者疤痕妊娠。及早地發現宮外孕或者疤痕妊娠,能夠及早地進行治療,避免孕囊增大。因此,在懷孕早期一般在懷孕40天左右去產檢,碰到一些特殊的情況,可以適當地提早產檢的時間。語音時長 01:24”
-
家長如何處理孩子換牙期乳牙滯留病情分析:家長發現孩子乳牙滯留應及時去兒童口腔科就診。需要在局部麻醉下,拔除滯留的乳牙。乳牙不掉,恒牙萌出位置異常,會引起牙列不齊。意見建議:建議家長平時給孩子多啃有嚼頭的食物,如玉米、蘋果、豬蹄等。不要把水果切成塊給孩子吃,鼓勵孩子啃著吃東西,鍛煉頜骨發育,并促進乳牙自然脫落。
-
小兒高熱時家長如何處理病情分析:小兒高熱時應該及時使用退燒藥來退熱,然后配合物理降溫來緩解,如果出現了驚闕,抽搐等癥狀,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意見建議:在高熱期間,要給孩子多喝點水,補充身體內流失的水分,隨時關注體溫的變化,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量一次體溫。如果有大量出汗的情況,要及時的更換衣服,飲食要清淡。
-
發熱患者如何處理發熱患者應該做以下處理:一、中低度發熱,體溫38.5度以下,青壯年一般可以給予退熱藥物,屬病人多飲水,觀察體溫變化,年老體弱者可給予物理降溫的退熱藥物,如柴胡,泰諾林等,進食不佳者適當補液,以免脫虛。二、高熱患者,除取血培養外應及時退熱,可以根據病人情況給予物理降溫及解熱鎮痛藥,注意檢測測生命體征,
-
發熱患者如何處理發熱,即體溫升高,是身體對感染或疾病的常見反應。正確處理發熱,關鍵在于平衡癥狀緩解與病因治療。以下將詳細介紹發熱患者的科學處理方法。1、藥物治療當體溫超過38.5℃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退熱藥物。常用的退熱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對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