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主要是遺傳、母乳中的酶引起的,建議就醫做進一步檢查,以免癥狀加重影響嬰兒正常生長。
本病好發于純母乳喂養或者以母乳為主喂養的嬰兒,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現,在14天后達到高峰,隨后可逐漸消退,本病病因尚不清楚,臨床研究表明本病可能有一定的遺傳原因,也可能與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酐酶比較高有關,其會使膽紅素含量增加,從而增加了肝臟負擔,因此誘發本病。
在病情早期主要表現為嬰兒皮膚發黃,對于嬰兒睡眠、大小便、精神等一般沒有影響,隨著病情發展,如果嬰兒大便顏色從金黃色或者黃綠色轉變為陶土樣,此情況表示腸道內發生病變,需要立即去當地醫院新生兒科或者兒科就診。
醫生根據體格檢查、血常規檢查等項目判斷病情,如果嬰兒皮膚發黃癥狀逐漸消退一般不需要治療,如果皮膚顏色一直不退,可以在專業醫生操作下通過光療治療,日常也要建議定期去醫院復查,方便醫生了解嬰兒的生長發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