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通過特定的手法刺激穴位和經絡,有助于小兒退燒。其核心手法包括捏脈門、推肚子、拍背部等,旨在調和氣血、驅邪外出。
一、推拿手法詳解
1、捏脈門:通過食指和拇指輕輕揉動小兒手腕上的脈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退熱。
2、推肚子:小兒仰臥后,雙手輕輕按摩其小腹部,可順時針或逆時針進行,能刺激脾胃,幫助排出體內熱毒。
3、拍背部:讓小兒俯臥,用掌心輕輕拍打其背部,這樣可以刺激肺部,有助于散熱。
二、輔助退熱方法
除了推拿手法,還可結合其他方法輔助退熱:
1、退熱貼:可將退熱貼放置于前額、太陽穴及頸部大椎穴,利用退熱貼中的高分子凝膠、甘油等物質吸收并散發熱量,降低局部溫度。
2、溫水浴:用37℃左右的溫水為患兒洗澡,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散熱。
3、藥物治療:如推拿和物理降溫效果不佳,或體溫持續在39℃以上,需遵醫囑使用藥物,如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顆粒、小柴胡顆粒等。
小兒推拿雖然對退燒有一定輔助作用,但若癥狀持續或加劇,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同時,推拿需由專業人士操作,避免不當手法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