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FC)和便秘型腸易激(IBS-C)是一對孿生兄弟。是常見的消化系統功能性疾病,無法通過常規診斷技術發現其形態學、代謝、神經方面的異常。根據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診斷標準,FC是以持續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或排便不盡感為表現的腸道功能性疾病。而腸易激綜合征(IBS)強調的是反復發作的腹痛或不適伴有排便后癥狀緩解或發作時伴有排便頻率改變或發作時伴有大便性狀的改變。IBS-C為IBS便秘亞型,其大便性狀多為Bristol 1型、2型。二者在病理生理方面的主要區別在于內臟感覺異常不同:IBS常為結腸高敏感,FC常為直腸低敏感。
但是,FC與IBS-C臨床癥狀更有許多相似之處,包括好發人群(中年女性)、主要癥狀(便秘,常伴腹脹/脹氣)、對常用藥物的反應等。在病理生理機制亦有相同之處,包括:結腸動力改變、排便困難、腹壓不足或兩種以上并存。并且IBS-C和功能性便秘(FC)的診斷可能因腹痛程度的變化而轉換,IBS的亞型也可能隨著糞便性狀發生變化而改變。一項前瞻性研究表明,89.5%符合IBS-C的患者也符合FC,43.8%符合FC的患者也符合IBS-C。1/3以上患者在12個月的隨訪過程中會改變診斷。
在今年的美國消化疾病周(DDW)上,發布了功能性胃腸病的新標準(羅馬Ⅳ)。新標準將腸易激綜合征(IBS)、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瀉、功能性腹脹不再作為特定的疾病來看待,而是作為具有相似病理生理機制的癥狀譜,只是在臨床上表現出來的癥狀數目、頻度和嚴重程度有所差異。新的指南建議將FC和IBS-C合并討論。
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腸易激的診斷:
功能性便秘(FC)分為三類:排便障礙型、結腸慢傳輸型(SCT)、結腸正常傳輸型(NCT)。直腸排空障礙可能源于直腸推進力缺乏或肛管松弛障礙(松弛不足、矛盾運動、不協調排便), 均可造成直腸敏感性下降、盆底結構異常(會陰下降過度、脫肛、腸套疊等)或結腸動力異常。
球囊排出試驗、肛門直腸測壓、排便造影術是便秘癥狀的常用的三種檢查技術。其中球囊排出試驗為首選,其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87.5%、89%,如球囊排除試驗結果異常,應詳查肛門直腸功能。肛門直腸測壓是最有用方法。松弛不足、矛盾運動均可測出。若上述檢查不能解釋癥狀或存在矛盾,就需要行排便造影術。后者包括電視透視檢查、MR排便造影術。以上3種檢查有助于明確排便異常的原因,但其結果的解讀必須結合患者癥狀,才能做出治療決策。
如果FC或IBS-C病情穩定,無報警癥狀,則無需隨訪監測。如果癥狀加重、排便次數改變或對治療反應改變,沒有其他合理解釋,應開始查找原因。如有報警癥狀,結腸鏡檢查最為必要。
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腸易激的治療
1. 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可改善便秘,提高全結腸、直腸傳輸時間,也可改善腹脹。有報道有氧運動可改善IBS的癥狀與大便性狀,還能改善引起IBS的焦慮、抑郁。對FC及IBS-C患者推薦進行規律的有氧運動。
2. 飲水:多數指南都推薦飲水及高纖維食物。但沒有臨床試驗表明單獨飲水可以改善便秘。由于缺乏證據,只在輕度便秘患者中,推薦飲水配合高纖維飲食。
3. 膳食纖維:多數指南推薦用富含纖維素食物改善便秘,推薦量為25g~30g/日。然而該方法在改善便秘同時并不能改善IBS腹痛腹脹癥狀,甚至會加重。也有薈萃分析表明,可溶性纖維有益于便秘,而非可溶性纖維的效果并不如低纖維或安慰劑。此外,在嚴重便秘或結腸傳輸時間顯著減慢者,高纖維膳食不但無效還會加重腹痛、腹脹癥狀。
4. 飲食療法:將近2/3的IBS患者認為其癥狀是由某類特殊食物誘發。麥膠及乳糖是研究較多的成分,它們雖與便秘無關,但與IBS的腹痛腹脹癥狀有關。有人提倡IBS患者使用低寡聚糖、雙糖、單糖及發酵多元醇飲食(FODMAP飲食),但其效果的研究結果不一致。該飲食也有引起營養不良的風險。
食物成分在IBS的癥狀及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仍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但目前尚缺乏其在FC及IBS中常規使用的證據。目前認為,無麩質飲食或FODMAP飲食可能改善IBS的腹痛、腹脹癥狀,但對便秘無效。
5. 纖維素添加劑:可加快結腸傳輸,改善pH值及微生態、通透性及炎癥。常規用于一線治療便秘,可溶性纖維的依據更充分。需要治療6周以上才能評估其效果。建議逐步增加其用量。主要風險是引起腹脹,在臥床或嚴重腸功能障礙者應密切監護,因有嵌頓梗阻的可能。
6. 滲透性瀉藥:該類藥物可改善便秘及便質,但難緩解腹痛、腹脹癥狀。常見副作用為腹痛、腹脹、腹瀉。安全性高,可用于老年、孕婦、哺乳者及肝腎功能衰竭者。聚乙二醇在緩解腹痛腹脹方面優于乳果糖,故后者不推薦用于IBS-C患者。目前是治療FC的一線用藥,但對IBS-C作用有限。其中,聚乙二醇由于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因此是FC的首選藥物。
7. 刺激性瀉藥:包括二苯甲烷類(酚肽、比沙可啶)及蒽醌類(番瀉葉、蘆薈),通過促進結腸內水電解質分泌起效。在改善便秘方面有效。副作用較常見,老年人、心衰、使用利尿劑及激素者慎用。對腹痛、腹脹癥狀無改善,甚至可能加重,因此也限用于IBS-C。安全性次于滲透性通便藥。
8. 益生菌:根據相關系統綜述,益生菌在改善IBS相關癥狀方面作用尚不肯定,對FC的研究更不足。該類藥物雖然無明顯副作用及使用限制,由于缺乏有效的依據,目前無法推薦其在IBS-C及FC中的使用。
9. 抗生素:利福昔明作為合成廣譜抗生素口服不吸收,專用于腸道殺菌。根據相關研究,利福昔明可減輕無便秘的IBS患者腹痛、腹脹、腸脹氣等癥狀。有一項研究提示其有潛在的治療IBS-C價值。對FC的作用尚無研究。與安慰劑相比無更嚴重副作用。目前資料尚不足以支持利福昔明用于FC及IBS-C,但可能會減輕腹痛腹脹癥狀。
10. 解痙劑:由于平滑肌收縮與IBS癥狀有關(腹痛),因此解痙劑被經驗性用于 IBS。共分3類:鈣通道阻滯劑(奧替溴銨、匹維溴銨)、平滑肌松弛劑(美貝維林)、抗膽堿藥(東茛菪、西托溴銨)。研究表明在改善 IBS 癥狀方面優于安慰劑,對便秘無效。比較各種藥物效果的研究很少。副作用發生較多,尤其是抗膽堿藥物,有心梗、高血壓史的老年人應慎用,孕婦及哺乳期不推薦使用。
11. 薄荷油:有解痙特性并減弱內臟高敏感性從而緩解疼痛。有系統綜述顯示其對IBS腹痛的效果優于安慰劑,但不同研究之間異質性大。如同解痙劑,對便秘無效。標準劑量時無明顯副作用。可用于IBS患者腹痛腹脹,且安全性高。
12. 普盧卡必利:高選擇性5-HT4受體激動劑,可促進腸道蠕動及分泌。臨床試驗及相關系統綜述表明,該藥可改善便秘癥狀、大便性狀,并提高生活質量。對老年頑固性便秘也有作用,在假性腸梗阻等其他腸道動力疾病中有潛在價值。因其具有高度特異性,因此心臟安全性好。該藥可有效治療其他藥物無效的FC,也能改善腹痛腹脹癥狀。用于老年頑固性便秘時建議使用半量。
13. 抗抑郁藥:三環類(TACs):如阿米替林。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痛覺。具有改善IBS患者腹痛、腹脹及大便性狀的作用,但有便秘的副作用,不能用于IBS-C及FC的治療。心臟病、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疾患及肝功能不全者應謹慎使用。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如:氟西汀、帕羅西汀、西酞普蘭、依他普蘭。降低內臟敏感性,增加舒適感。對IBS 療效類似于TACs。研究發現氟西汀低于抗精神病劑量時可以改善IBS-C癥狀。也有研究表明帕羅西汀及西肽普蘭有相同效果。耐受性好,副作用一般較輕,但有時可導致停藥。
使用低于抗精神病劑量的抗抑郁藥可治療IBS-C所致的腹痛、腹脹癥狀,改善大便性狀。推薦使用SSRIs,避免TACs。但其使用應安排在其他療法無效時,以及合并心理異常需要藥物干預者。如果有效,療程應持續6個月以上。現有資料不足以推薦FC患者使用該類藥物。
14. 其他治療:利那洛肽、蘆比前列酮等可改善便秘癥狀。肛門直腸生物反饋治療(BFB):BFB是一種對不協同性排便患者的再訓練方法,遵從指導與完整訓練是成功的關鍵。副作用少,對便秘或盆底不協調的患者,BFB是一項可供選擇的技術。另外,心理治療、針灸治療以及手術也用于FC及IBS-C。
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腸易激的關系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和慢性便秘有何區別便秘有很多種,除了常規的慢性便秘以外,還有一種叫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這個腸易激綜合征往往是分為兩種型,便秘和腹瀉型。出現腹痛的同時,會出現便秘和腹瀉交替存在的現象。因為根據一個病史來說,它往往不會出現腹痛。而相對來說腸易激綜合征,它整個病史從始到終都是出現腹痛的癥狀。便秘的同時,它還可以轉化為腹瀉。這就和傳統的便秘是有很大區別,包括它的發病原因都是不一樣的。01:46
-
腸易激和結腸炎的區別炎性腸病或者腸道疾病比較常見的病。結腸炎還是屬于炎性腸病就是你做這個電子腸鏡,或者纖維結腸鏡。你從肉眼看,黏膜你確實能看見充血,血管紋理粗,黏膜甚至還有白苔覆蓋,這類都是炎性腸病。因為炎性腸病,其中有一類就是結腸炎,而腸易激綜合征過多的,還是功能性疾病,往往是由于受到外因的刺激,比如吃的哪類你不適,不耐受的食物,或者由于一件外因。外界的事情刺激你,導致精神情緒的改變,而導致了腸子受到激惹,這類稱為腸易激綜合征。它倆是可以區分的,但是它們倆可以有類似的癥狀,比如可能都有腹痛、腹瀉。但是他的病的病因和物理檢查,做影像學檢查來看的結果是不同的,也可以偏于器質性病變,腸易激綜合征偏于功能性。01:42
-
功能性便秘的分型功能性便秘可以根據它的發病機理分為排空遲緩的,功能性出口梗阻的以及合并或者是混合型。第一,排空遲緩的又叫傳輸性的便秘或者是結腸無力,指腸內容物從近端結腸向遠端結腸和直腸運動的速度低于正常人。機制是由于結腸推進的收縮性比較小或者是運動不協調。第二是功能性的,又稱為盆底功能障礙或者是盆底肌協調運動障礙,導致的糞便堆積在直腸不能順利的從肛門排出。第三個就是混合型的便秘,是兼備以上兩種的原因和特點的混合型。語音時長 1:06”
-
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一般指的是慢性便秘,主要是指糞便的干結次數減少,排便困難或者是排便不盡感,以及在不用通便藥的時候完全排空,糞便的次數明顯減少。上述癥狀如果同時存在兩種以上可以診斷為癥狀性便秘,便秘的原因包括功能性和器質性兩種,如果能排除便秘的器質性原因,比如有胃腸道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系統性疾病,糖尿病神經系統病變等等。這個我們就可以診斷為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的危險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心理壓力等等。語音時長 1:01”
-
功能性便秘的治療經長期藥物治療無效的頑固性便秘,胃腸通過時間延長、盆底功能正常、小腸運動正常可采用全部(或部分)結腸切除術和回腸直腸吻合術,選擇手術應綜合慎重考慮。?1.一般治療,保持合理飲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進食纖維素多的食物,保證每天纖維素攝入量;建立正常的排便習慣,每日定時排便,是大多數患者最終真正長期解決便秘的重要措施。?2.清潔灌腸或洗腸對有糞便嵌塞或嚴重出口梗阻的便秘患者需采用清潔灌腸或洗腸。?3.生物反饋治療,生物反饋是通過檢測肛門直腸功能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生理異常,學習糾正這種異常的方法,可使直腸對擴張刺激更敏感、重建直腸肛管反射,改善排便時肌群的協調運動,增加排便次數。
-
如何調理功能性便秘病情分析:您好,功能性便秘,引起功能性便秘的主要原因是腸蠕動慢,大部分需要口服藥和針灸理療按摩的方法進行調理。意見建議:每天用手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胃腸蠕動及消化,可以口服一些疏肝理氣,潤腸通便,活血通絡,營養神經的藥物進行治療,少吃涼的硬的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
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是由于腸動力不足引起的大便秘結不通,排便間隔時間延長,或有便意但排便不暢。中醫學認為本病多是由于大腸有熱或氣滯痰凝,陰陽氣血虧虛,致使大腸功能失常所致。常與肺脾腎關系密切,具體臨床表現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排便次數減少,三天以上一次,甚至一周一次,糞便干燥堅硬。二、重者大便艱難,排便時肛門疼
-
功能性便秘的類型常見的類型有下列三類:排空遲緩型,屬于胃排空動力原因引起。出口梗阻型,多為胃腸道出口出現梗阻等原因引起。混合型,多具有上兩種類型特點。功能性便秘是指因為情緒變化、生活規律改變、不良的排便習慣、飲食原因、藥物影響等因素所致的便秘。通常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由于腸功能紊亂,臨床癥狀為排便次數,量的減少,大便